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是進化,還是退化



<<第27站>>

由於縱貫線鐵路經過, [樹林]地區很早就形成群聚部落, 沿鐵路而居, 也因為人口聚集的需求, 大漢溪沿線樹木被砍伐殆盡, 現在既沒樹也沒林, 徒留樹林之名而已.

公路交通發達以後, 火車仍然是樹林對外的重要交通工具, 站前2棵大茄冬樹也日夜蔽蔭著往來旅人, 因此, 我從車站出發, 進行2小時橫貫之旅.

後站中山路和長壽街都有大型建案, 對都市景觀當然有所貢獻, 但對於行人走路的權利與空間, 卻沒啥助益,

這是台灣街道建設的通病, 我們習慣於贊歎風景區的人性規劃, 卻完全漠視生活周遭, 每天都要使用的街道品質.

沿著山腳闢建的[大安路], 避開樹林鬧區, 發揮市內外環道的功能, 與河邊的環河路不同; 環河路車輛太多, 完全不適合走路, 大安路路型完整, 人行道雖不寬, [樹人家商]這一面, 卻因為靠近山邊, 幾乎沒有住家, 將人為干擾降到最少, 走起來沒有壓力.

在地下道之前, 我右轉走[東佳路], 這段路可說是特別為[鐵路調車廠]而開的, 除了清明掃墓期間變成第六公墓主要停車區域外, 平時車輛很少, 行人更少, 路過駕駛看到我一個背包客走在路上, 應該有點奇怪吧.

過鐵支路(台語,平交道之義)回到中山路三段, [山佳火車站]就在不遠處. 樹林人很自豪的說, 我們有2個火車站, 又怎麼樣呢?

山佳站本體建築歷史悠久, 屬於傳統的木製日式車站, 經過整修列為三級古蹟, 我的感覺是, 這是活的古蹟(指還在使用營業), 但缺乏整體規劃而未能凸顯它的歷史價值與特色, 加上鄰近地區欠缺足夠號召力的產業, 山佳站委屈了.

試想,如果把山佳與鶯歌火車站的建築調換過來, 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大家可以來討論看看.

進入[佳園路]要先過[柑園大橋], 此時天氣驟變, 颳起強風, 我在橋上帽子戴不住, 乾脆拿在手上, 才能頂風前進;

不幸的是, 靠近柑園端的橋上, 竟然只有快車道, 沒有慢車道, 更不會有人行道,行人直接面對著15噸以上的重車, 擦身而過, 其驚險程度, 我永遠不會忘記.

佳園路剛拓寬, 景觀丕變, 成排的老樹不見了, 鄉村風味也徹底消逝, 雖然設有人行通道, 但陸續有許多用途不詳的方型混凝土塊, 佔用走道空間, 侵占行人路權.

路旁原本的住家或商家, 房子因拓寬而退縮了, 但無損於他們自由使用路面的人性, 我很懷疑, 這種拓寬到底是進化(不是進步), 還是退化.

<<經過路線>>樹林火車站~中山路一段~保安街~大安路~東佳路~中山路三段~山佳火車站~柑園橋~佳園路~柑園國小~柑園郵局.

今日共走12,700步. (walking day: 2008-5-29)

Ps. 附圖石碑立於水源路, 為紀念當時闢建灌溉渠道之工程而設, 附近就是舊水源地, 林木蒼鬱, 溪邊草地寬闊, 這是我的幼時影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