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河流彎彎,橋多變


<<第52站>>

基隆河流經基隆七堵區, 河道連續幾個大彎, 彎來彎去造就好幾座大橋, 造型各異其趣, 令人大開眼界; 不過, 除非各位朋友能夠像我一樣, 一次全部看完才能體會.

基隆河三面環繞著[百福社區], 至少有5座橋樑與外界連結, [五堵國小]旁就有座<單面斜張>橋, [百六路]要過橋才能上[五堵交流道], 走到[六堵工業區]也要過橋, 台5線更絕, [六堵橋]呈Y字型; 走東走西都是橋, 我認為一點也不好玩, 因為潛藏著淹水的機率.

六堵工業區內除了一般廠商外, 還有許多貨櫃集散場, 和相關行業,貨櫃車進進出出, 聲勢嚇人, 若在上下班時間加上摩托車群的機動力, 都會威脅到走路的人.

[瑪陵山區]是基隆市極力推廣<精緻休閒農業>的重點地區, 進出瑪陵大多要走[大華路], 我雖然不進入山區, 但也要走一段蠻特殊的路段.

從[俊德街]進入, 先經過高速公路涵洞, 國3在我左手邊, 國1在我右邊, 兩條路相距不到100公尺, 走在這段凹槽裡, 感覺就是很怪.

再走一次國1的涵洞, 我回到基隆河畔, 花大錢整理過的基隆河, 堤岸較高但不寬, 河水不多, 堤岸內側一片綠油油的青草, 不錯看.

過[崇智街]後, 高速公路車輛急駛的聲浪持續著, 住在這邊的人怎麼能夠忍受得了? 我必需盡量走快一點, 以逃避那可怕的魔音入腦.

[大華橋]是座怪橋, 幾根細鋼樑架在橋面上方, 我不知道它做什麼用的, 用來裝飾, 卻沒啥美感, 用來做結構, 好像鋼樑還嫌太細, 反正, 有興趣自己來看看.

七堵一條街, 主要的士農工商集中在此, 人來人往還算熱鬧; 我沒打算進工業區, 所以沿著台5線往北走, 縱貫線嘛, 車輛都開得很快, 又沒有人行道, 我必需不時回頭瞄一下後方的來車, 可說是走得很戒慎恐懼.

我繞到[六堵郵局], 再走工建路, 路旁都是有年資的大樹, 生長得很好, 在樹蔭下行走, 至少沒那麼曬.

過六堵橋就回到百福社區, 它的棋盤式街道, 名稱取得很乾脆, 東西向從百一街到百七街, 南北向由福一街到福六街, 真夠簡單.

<<經過路線>>五堵國小~實踐路~六堵工業區~俊德街~大華一路~明德路一段~台5線~百一路~五堵國小~終點

今天共走9公里, 13,900步, (walking day: 2008-7-30)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以茄冬為主題

<<第51站>>

在我的印象裡, [暖暖]和[四腳亭]都只是鐵路經過的一個車站而已, 找不到對她有特別的記憶, 然而, 2年前的357鄉鎮之旅, 到過[暖暖國小]及[大菁農場]後,終於建立暖暖區在地圖上的定位.

[東勢街]和[暖暖街]交叉的十字路口附近, 是本區的<鬧區>, [碇內]則是另一處比較熱鬧的聚落; 我刻意開車依預定路線: 由區公所往暖東轉碇內, 再走台2丁回來, 發現這段路不很理想, 又稍遠些,因此在停好車後, 決定 改為往[大菁農場]來回.

首先經過的[暖西國小], 算是小型學校, 但教室較新, 有設計感, 能吸引過路人多看一眼, 相對的, 綠意不足是其美中不足之處.

轉入東勢街就等於走進郊區, 沒有成排公寓的壓迫, 還有小溪相伴, 除了暑氣與陽光逼人外, 一切都還不錯. 很難得的, 這段路竟有人行道, 雖然寬度不足1米, 又雜草叢生, 至少當時的設計者有放進去了.

往前來到[暖東峽谷]入口, 管理室做成城堡造型, 看得出有些陳舊, 惟大門深鎖無法進入, 我以為來得太早, 尚未開門, 但回程已9點半, 仍然看不到任何人影, 顯然是沒準備要營業.

路口指標清楚標示, 左轉往[東勢坑產業道路] 3.27公里, 可到達碇內, 直走則是[暖東產業道路] 2.7公里; 我選擇往前到[大菁農場]就回頭, 不管他終點會到那裡去.

這段路一路上坡, 走得全身濕透, 連內褲都濕答答的, 排汗衣根本變成<吸汗衣>, 卻不會黏在身上, 還可以啦.

路上可以看到許多諸如: 蝴蝶, 至少3種, 褐色的青蛙, 蚱蜢, 螳螂, 以及山雞, 台灣藍鵲等鳥類或昆蟲, 可惜後2者動作太快, 或是我動作太慢, 沒拍到.

到大菁的險降坡的確很刺激, 上次開車來拜訪已經領教過, 今天走路來仍佔不了便宜. 我到門口時正巧碰見王老板要外出, 打個招呼就bye bye了.

回到暖暖街上, 我特別走訪暖暖國小的<茄冬樹>, 老樹依舊在, 圍牆上的大玻璃以茄冬葉為主軸, 校內隨處還有許多其他的設計, 也都是相同的主題. 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茄冬樹可說是台灣的國樹, 大家應可更加珍惜.

<<經過路線>>暖暖郵局~暖暖街~東勢街~暖東峽谷入口~暖東產業道路~大菁農場~(原路折返)~東勢街~暖暖國小~終點

今天共走10.5公里, 16,800步, (walking day: 2008-7-24)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不知題)

<<第50站>>

[基隆信義區]在田寮河北岸, 包括通往瑞芳的丘陵區, 面積很小, 幾乎沒有自己的特色, 舉例來說, 百年老校[信義國小]就不在信義區, 可見其瞎!

基隆上班時間好像和台北不太一樣; 清晨7點, 摩托車一輛接一輛將田寮河兩邊搞得有些吵雜, 許多學生陸續出門, 應該是要去學校暑修, 早餐店生意特別好, 這個時段其實也只有早餐店有生意可作.

經過[東信路], [國立基隆女中]的圍牆吸引我們的目光, 和少數僅存的民宅一樣, 圍牆用大石塊以90度角堆砌起來, 頗有古意. 牆前的人行道可能是本地最寬闊的, 前人舖路, 後人受用, 可惜現代人缺少這種識見, 把格局做小了.

往前, 路面不斷縮減, 變成典型的基隆街道, 沒有人行道, 騎樓走不通或不順暢,走上馬路就對了, 反正, 遇見來車, 閃! 發揮人的本能, 自求多福.

左轉進入[東光路], 開始上坡, 和~~曬太陽. 基隆地窄人稠, 與山坡爭地蓋屋,大家都很習慣了; 山坡地蓋房子, 總需要台階做通道, 也會做擋土牆, 東一塊西一堵, 長久累積下來, 一句<錯綜複雜>似乎還不足以形容.

山路越走越高, 汗水也流個不停, Rose和我都覺得有點好笑, 信義區看似鬧區,我們卻好像在越野健行, 還好附近車輛不多, 沒有壓力.

[市立體育場]建在山凹處, 居高臨下, 場內的動靜可以看得很清楚; 順著體育場周遭繞了半圈, 我們決定往前直走, 避免(跨區)繞到中正公園去.

[東信國小]的圍牆上漆上整排駱駝, 很單調, 更奇的是, 我想不透, 駱駝和這間海邊城市, 半山腰上的學校有什麼關連.

沿著[正信路]走下坡路, 很快就回到基隆女中, 這時才8000步左右, 太少了. 來時走信一路, 那就改走[信二路]往西, 無論如何要把步數補回來.

信二路市場很傳統, 市場外騎樓下也排滿攤位, 吃的用的穿的, 應有盡有, 人很多, 沒辦法超越, 我們被強迫慢慢逛街, 跟著人群移動.

署立醫院停車場內有棵奇怪的樹, 茄冬與榕樹共生, 兩種樹幹緊緊纏住, 卻各自發展樹冠層, 高的是榕樹約2層樓,茄冬較低, 但也有自己完整的樹冠層; 大自然的奇妙, 確是無所不在.

<<經過路線>>信一路口~東信路~東光路~崇法路~市立體育場~正信路~基隆女中~信二路~信義郵局~終點

今天共走7.5公里, 11,800步, (walking day: 2008-7-22)

<後記>本日健走適逢第50個鄉鎮, 希望基金會ROSE小姐來共襄盛舉, 感謝啦.午後回到基金會, 大夥弄個小Party, 熱鬧一下; 下次Party預計在累計達100萬步時舉行.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後站,後面站

<<第49站>>

自從劉銘傳興建台灣鐵路開始, [基隆中山區]後站的命運, 就很難改變了. 一條鐵路兩樣情, 相較於前站蓬勃發展, 後站卻原地踏步, 感受不到跟上時代的感覺.

我從城隍廟附近要走到[中山路], 只見停車場與圍牆擋在眼前, 沒辦法, 只好找人問路; 原來, 要走上一座有點奇怪的天橋, 才能跨過鐵路, 天橋中段與快車道平行, 兩端卻各走各的, 本地人天天走, 很OK, 但外地人那知道嘛.

中山路一邊是鐵路, 另一邊多的是老舊住宅, 一樓有些小店, 如此而已; 我曾在路邊一家餐廳吃過<遊覽車餐>, 車子竟然要過鐵路停到對面港西街, 遊客全部要下車散步一番, 可見這邊的窘迫.

到了[中華路]的小市集, 人氣多了不少; 往東過隧道可前往[白米甕砲台], 以現代眼光來看, 砲台當然屬於古蹟; 現場只剩幾處基座, 看不到大砲, 倒是可以清楚近看[協和火力發電廠]的3支大煙囪, 遠端則有[野柳岬]突顯於海岸邊.

原先計劃要走到[外木山漁港], 再走出來, 但天氣實在很熱, 又沒把握到底有多遠, 就臨時決定不進去.

新的[中山區公所]建在小丘上, 外觀很有現代感; 把公所建在非主流地段, 一般都是希望能引領開拓新的社區, 這裡是否也有相同的使命, 我是看不出來.

由[復興路]往[西定路], 越走越熱鬧, 路寬也越來越小, 有騎樓但不寬, [聖心中學]甚至把教室大樓蓋齊到路邊, 留下一道騎樓供人行走, 成為這段路最整齊的騎樓.

我終於回到原點, 創下所有路線最少的行走步數.

<<經過路線>>中山路一段~二段~中華路~基隆中山高中~區公所~復興路~西定路~新民路~中山路一段~終點

今天共走7.2公里, 11,000步, (walking day: 2008-7-21)

<後記>中山路以東的碼頭區, 貨櫃吊桿林立, 地圖上看來有路可順著岸邊走, 實際上幾乎只有車輛可以進出, 當地環境對行人而言, 形同禁區, 還好沒走過去.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第41~50站

第050站,2008-7-22,基隆市信義區,11,800步

第049站,2008-7-21,基隆市中山區,11,000步

第048站,2008-7-15,基隆市仁愛區,12,500步

第047站,2008-7-14,基隆市中正區,14,200步


第046站,2008-7-10,台北縣深坑鄉,14,400步

第045站,2008-7-8,台北縣石碇鄉,12,400步

第044站,2008-7-7,台北縣坪林鄉,15,600步

第043站,2008-7-4,台北縣汐止市,14,500步

第042站,2008-7-1,台北縣永和市,15,800步

第041站,2008-6-30,台北縣中和市,13,600步

P.S. 附圖是一棵樹, 在基隆, 上層為榕樹, 下層為茄冬樹, 奇怪吧.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紅淡山下的繁華

<<第48站>>

這個標題訂得有點無厘頭, 其實是我沒想到要怎麼說才好. 不過, 繁華都會的[仁愛鬧區], 竟然緊臨著林木蒼鬱的[紅淡山], 光譜的兩端, 距離這麼近, 在台灣各地也很少見.

[愛三路郵局]在仁愛區的邊緣, 地點與招牌都十分醒目, 是我今天的起點與終點.

[田寮河]實際上只能算是一條大水溝, 約15公尺寬, 擠在兩條馬路中間, 但在河岸邊配置了人行道與綠樹, 是基隆鬧區僅有的綠意, 在晨曦中顯得特別珍貴.

基隆多山, [劉銘傳路]可說是典型的山坡街道, 道路狹窄到: 只要有路邊停車, 其他車就不好走, 所以居民大概多騎機車或走路;


有間住宅順著山坡架高, 牆面仍保留著日式房屋的特色, 以方型大石塊不規則堆疊, 上面才是木造房間, 這種格式已不多見, 昨天在安瀾橋附近也見到一間.

導航地圖上, [銘傳國中]旁仍有車道可以上山, 再走小路連結[南榮國中], 出[南榮路台5線]回市區. 可是, 車道並不存在, 我面對的是[紅淡山登山步道], 只能硬著頭皮闖闖看.

從第1座涼亭看下去, 市區2棟高樓夾著基隆港, 展望絕佳. 再來竟是一段連續陡升的<好漢坡>, 還沒走到頂端, 我已全身濕透, 氣喘如牛; 問了幾個登山客, 好像沒有人知道我所要走的小路, 當下決定: 撤退! 原路下山.

回到[仁二路], 往火車站方向, 很快就看到2年前來過的[信義國小]與[仁愛國小], 日據時期, 這2間小學分別是<小學校>與<公學校>, 前者專收日本人或台籍有關係者之子弟, 後者才是台灣人唸的. (台北市[東門國小]是全台灣最早設立的小學校.)

忠一路上的[城隍廟], 在鬧區中自成一片寧靜之地, 大門上高掛著金算盤, 據稱可以為普羅大眾算計人生, 有警惕之意.

[基隆火車站]前聚集了長途客運站, 市公車, 碼頭, 計程車排班, 大小車輛動線十分複雜, 行人進出搞得很不人道, 又有地下道又有天橋,上天下地隨它指定, 真是的.

我在市區高架路所圍成的區域繞了一圈, 附近可算是[廟口夜市]的延伸, 熱鬧不在話下; 所有房屋都很有資歷, 也都有騎樓, 也都被充分利用, 夠了! 沒事的話, 我不會想再來.

回到大水溝邊, 天空很藍, 陽光更加耀眼, 回家囉.

<<經過路線>>愛三路郵局~仁一路~(愛九路)~劉銘傳路~紅淡山山徑~仁二路~基隆火車站~孝三路~愛三路郵局~終點

今天共走7.8公里, 12,500步, (walking day: 2008-7-15)

史蹟處處,見證歷史

<<第47站>>

基隆是台灣北部最重要的港口, 400年來台灣主權更迭, 基隆都首當其衝, 無可避免地要見證每一段歷史, 因此, 到基隆尋幽訪勝, 最好先做點功課.

早晨7點, 基隆文化中心 ---- 還沒開門. 幾個法輪功學員在騎樓下練功, 安靜的做自己, 與世無爭.

[中正路]沿著東岸碼頭, 貨櫃車進出頻繁, 騎樓卻或有或無, 總之, 行人就是要閃來閃去, 自求多福. 路旁有好幾間釣具店連在一起, 櫥櫃裡滿滿的各式釣桿, 假餌, 甚至還有水箱放了銀白色小魚, 應該是活餌吧.

[義一路]與中正路交會處的角落裡, 可以看到[能久親王紀念碑], 有碑無文, 是很奇怪的現象, 我猜想可能文字部份被挖掉了. 我看過其他地方的石碑, 也被刻意挖除諸如<昭和>之類的字眼, 但整塊文字全部消失的卻不多見, 與其如此, 不如整塊毀棄掉還省事些.

繼續往北走, 會經過[法國墓園], 整理得不錯; 園內林木下, 大大小小的石碑記錄了埋骨於異鄉的漂泊戰士. 隔壁, 蔣介石豎立另一座[民族英雄墓]來別苗頭. 後人實在難以理解, 到底有那些所謂<民族英雄>必須放在這裡, 而不是被供奉在忠烈祠內.

[和平島]以皇帝殿豆腐岬見稱, 我特別繞進去看看.

原來這裡住著許多人, 街道很傳統, 幾乎看不到高樓大廈; 造船廠, 水產實驗所,職訓局等公家機關就佔去不少地方, 跟一些小漁村比較起來, 這裡已經很熱鬧.

我的目的地在[和平島公園]. 烈日下, 要走過一堵<整列槍眼>的圍牆, 那種感覺很差. 到了入口處, 幾個閒人聊著閒事, 收費員很積極, 親自走出收費亭賣票, 門票60元, 為了避(印花)稅, 改名為<清潔費>, 我猶豫著要不要付錢, 因為, 我自認不會製造髒亂, 幹嘛要付清潔費? (一笑).

遊客如果依照指示牌走<參觀台階道>, 繞一圈頂多只要10分鐘就看過去了; 豆腐岬上有些岩石風化後留存的<菇狀體>, 基本上與野柳相似, 為什麼野柳名氣響噹噹, 這裡卻差那麼多? 沒辦法, 先天(自然)條件就是如此, 遊客當然會計較.

最後, 我經過[海洋大學]走到[碧砂漁港], 步數和時間都已超出原來規劃, 看到公車就坐回市中心; 這是我第一次在基隆坐公車, 再創一項記錄.

<<經過路線>>基隆文化中心~中正路~台灣水準(定位)碑~法國英雄墓~和一路~和平島公園~海洋大學~碧砂漁港~終點

今天共走8.7公里, 14,200步, (walking day: 2008-7-14)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老街創造新魅力

<<第46站>>

在國道3號及5號高速公路通車後, 到[深坑]逛老街, 吃豆腐, 變成是件很輕鬆的行程, 而遊客坐過木柵貓空纜車, 順便到此一吃, 更是一定要的啦.

[深坑郵局]正對著四線車道的馬路, 比台北市延平北路還要寬敞, 不要懷疑, 那是一條<巷道>, 北深路一段52巷, 除了加油站外, 沒有任何正式建物.

[文山路]則是新的連絡道路, 由國3通往國5入口, 也可說是深坑的外環道; 這條路興建不久, 因為連結2條國道, 車輛很多, 駕駛人都卯了勁在衝.

但對於自行車或行人來說, 這條路竟然完全沒有專屬的人行道, 許多路段的
慢車道更被小型車當成停車場, 我就因此而必需不斷的走上快車道, 多危險啊!

我無法想像這麼新的路, 竟然對行人這麼不友善, 說得白一點, 執行者眼中根本沒有行人的存在!

走過[楓子林路], 有座小橋跨過[景美溪], 就到達[北深路]; 景美溪河床在此切割得相當深, 只剩潺潺溪水, 並不具吸引力.

北深路為傳統道路, 彎來彎去, 兩旁建築參差不齊, 幾棟新大樓點綴其間, 意思一下.

直到過了通往南港的[南深路], 埔新街一帶可就是新社區, 建築物年資不深, 但消耗得很快, 街道巷道狹窄, 又停滿汽機車, 騎樓大多被充分使用來做生意, 幾年下來, 這附近已老態畢露, 小環境不佳.

[深坑老街]最近很紅, 生意人利用傳統平房, 改造出迎合現代人渴望復古的心態, 將200公尺左右的小街道, 串成一氣, 商店街甚麼東西都可以賣, 做得很成功.

大榕樹前則以<豆腐店>聞名, 有滷豆腐, 豆腐乾, 臭豆腐……等各種豆腐製品, 再加一碗筍乾湯, 簡簡單單, 就造就一番事業. 早上9點不到, 遊客已經開始現身, 美好的一天即將展開.

北深路旁另有[永安居]黃氏古宅, 紅磚瓦的三合院, 現在仍在使用, 遊客可在例假日預約參觀.

<<經過路線>>深坑郵局~文山路二段ˋ一段~楓子林路~北深路一段~埔新街~深坑老街~北深路三段~草地尾~深坑郵局~終點

今天共走8.8公里, 14,400步, (walking day: 2008-7-10)

<後記>台北市,台北縣已經全部走過.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古道,溪流,高速路

<<第45站>>

追溯200多年的歷史, [石碇鄉]可說是由古道延伸發展出來的山城, 境內豐富的山林溪澗景觀, 趕上時代潮流, 成為都市人放鬆遊憩之處.

石碇有山有水, 我打算<順著水邊走馬路>; [小格頭]標高450公尺, 石碇街上約為150公尺, 其間以[北47線]及[北47-1線] 作連接.

為膝蓋著想, 我喜歡上坡勝於走下坡路; 於是, 我趕上8點半的社區巴士, 從小格頭上車, 坐到街上, 再往上走回去.

小巴擠得滿滿的, 乘客平均年齡至少70歲以上, 車行約15分鐘, 一路上聽他們談人情聊是非, 很有趣, 對一個外來客而言, 也是很難得的經驗.

北47線由石碇橋頭起算, 旁邊有2家有名氣的店舖, [福寶飲食店]的白斬雞和豆腐都不錯, 內行人吃的, 碰上假日大概11點就客滿了. 另一家是[王家豆腐], 手工現作, 現場熱騰騰的蒸氣, 很能吸引遊客的眼光, 他的豆花當然不容錯過.

[石碇國小]緊臨溪邊, 校內保有許多老樹, 又特別設置[蕨類教室]推廣鄉內植物的特色.

學校外面也有看頭, 鄉公所保留一段舊台車鐵道, 就懸在半空中, 不看說明還搞不懂那是什麼東西. 附近還可以<見識>號稱台灣最高的高架橋墩, 高度達75公尺(約25層樓)矗立在溪中, 上面為國道5號的車道.

離開市區後, 沿路都是上坡, 還好雲層稍厚, 有風, 走來不會太熱.

北47沿線多為雜木, 沒啥特別之處. 路上則有一些小生物, 包括看到3次螳螂, 也有黃色粉蝶和小斑蝶; 最吵的莫過於路上分散著四五群野狗, 每次我都必需擺出戰鬥姿勢來對抗, 才能過關.

上到北宜公路之前, [二格自然中心]的招牌很醒目, 卻不知它在幹什麼, 找機會再來看看.

小格頭在[翡翠水庫]集水區之北(看地圖才知道的), 車子都呼嘯而過, 最近又多了重型機車隊, 碰! 碰! 碰!的引擎聲, 當地人說: 吵死了. 我有同感.

<<經過路線>>石碇鄉公所~北47線~小格頭派出所~終點

今天共走9公里, 12,400步, (walking day: 2008-7-8)
<後記>隔2天, 我到崩山村[文仙茗茶]找高老闆敘舊, 連喝2碗冰豆花, 一黑一白, 上圖照片即有名的[黑豆花], 口味絕佳.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有山有水才有茶鄉

<<第44站>>

[雪山隧道]通車後, 帶給[坪林鄉]的震撼, 絕對比喜悅來得多, 所以, 坪林必須要轉型才能有生機, <再造坪林>的急迫感, 已經啟動.

我請當地的朋友幫忙調部汽車, 開上[南山寺仙公廟], 車資300元; 司機先生載我繞小路上山, 他是一番好意, 希望讓我多認識一些有趣的地方; 但卻混淆了我的方向感, 這下可好, 我必須面對不太熟悉的地方, 摸索走回來.

坪林鄉規劃4條遊憩路線, 南山寺與鄰近的漁光國小屬於同一區塊, 我預計從南山寺走向北42線縣道(坪雙公路),但不進入漁光國小, 直接回坪林市區.

計劃歸計劃,我還是走錯路.

還沒走到北42線, 我提前走向右邊的產業道路 (事後確定為[大粗坑路]);

這條路型像<豬籠草>, 布袋狀, 兩邊都連通到北42線, 整段路只有山沒有水, 鳥鳴聲很大聲, 但找不到小鳥, 也有蟬的叫聲, 很吵, 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唯一感到安慰的事, 就是:我沒有迷失在山裡, 還走得回來.

國道5號除了以雪山隧道出名外, 高聳的高架橋墩也創下台灣新記錄, 走回市區之前, 我就在高架橋墩所構成的<巨石叢>下體會那種莫名的壓力, 試想,一個人在高速公路下面走了約10分鐘, 多刺激啊.

<<經過路線>>南山寺仙公廟~樟子空路~大粗坑路~坪雙路~北42線~台106乙線~茶葉博物館~北宜路~茗芳茶莊~終點
今天共走10公里, 15,600步, (walking day: 2008-7-7)

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重見水返腳,不要淹

<<第43站>>

汐止舊稱<水返腳>, 意思是說: 潮汐到此就會返回, 可見河水對本地的重要性. 經過幾次的大淹水後, 政府特別闢建<員山子分洪道>, 提早將大水引流入海, 希望不要再淹了.

我第一次7點不到就上路, 剛好可以見識到[中正路]老街的晨市, 路面很窄, 兩旁的攤商儘可能擴張據點, 馬路成了人行道, 闖進來的小貨車只好認命排隊, 更添加混亂, 採買的民眾應該早已適應得很好.

往西走, 約略可以看出老街的原貌, 有間磚造瓦屋還保留著木門木窗, 顯然有人居住, 隔壁卻是殘櫞斷壁, 長滿雜草, 連屋頂都塌下來.

[江北橋]原本是進出[汐萬路及康寧路]重要通道, 現在東邊由高速公路引流後,又在西邊建了[江北二橋], 車輛各取所需, 不必定要走這邊, 因此變得安靜許多.

由[長江路]往東, 還沒到高速公路涵洞, 有一段沿著河岸的自行車道, 我當然要走人車分道, 避開車輛;

這段路很有看頭, 左邊是高速公路, 右邊是基隆河, 對岸則有<貨車連絡高架道>, <縱貫鐵路>以及中正路, 大同路, 新台5線, 一堆相同方向的交通建設, 排排站, 形成特殊景觀.

河岸的視野很好, 沒有遮蔽的步道對汐止人顯然沒有賣點, 見不到幾個民眾; 汐止南北都是山, 登山步道也很多, 誰會稀罕這段一二公里的小路.

[五堵火車站]已經高架化, 周圍環境不很理想, 狹窄彎曲的單行道, 與施工中的車站地面層, 都不討喜.

[大同路三段]車輛又多又快, 路旁都是工廠, 比較雜亂, 雖有人行道可用, 卻不很友善, 我走得有些心驚肉跳.

到[保長坑]附近, 我轉入[茄冬路], 終於可以擺脫工廠區大馬路的壓迫感; 茄冬路以住宅區為主, 公寓與大樓新舊雜陳, 生活機能應該還不錯, 還可看到預售工地的豪華樣品屋, 其格局好到與小環境有些格格不入.

走到[忠孝東路], 更多的大樓與商店, 顯示出新興的氣勢, 汐止火車站架高後, 平交道不見了, 前站後站連成一氣, 更能帶動鄰里的發展.

汐止新火車站建得很[敗家], 一樓完全放空, 還不知道要做什麼樣的利用才好; 二樓除了車站大廳以外, 整排<商店街>鐵門全部關著, 若非布條招牌飄舞著<大拍賣>字樣, 誰知道有沒有在營業.

[消防隊] 旁邊有座橘色<鳥居>, 後面公園連著[忠順廟], 原來這裡是<汐止神社>舊址; 比較特別的, 廟前許多石燈或是石獅子, 上面還刻著日據時期捐建者大名, 能夠保存至今, 相當不容易. (註:這邊有歷史故事, 可以仔細追詢.)

廟前矮牆中央入口, 立著2尊石雕動物, 我認為是<石猴>, 本地人卻認定是<石狗>, 看來有得研究的.

<<經過路線>>忠順公園~中正路(老街)~禮門街~長江路~河堤步道~鄉長路~五堵車站~大同路三段~茄冬路~忠孝東路~秀峰路~汐止火車站~忠順公園~終點

今天共走9.2公里, 14,500步, (walking day: 2008-7-4)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地窄人稠,超載的都會

<<第42站>>

在個人印象中, 永和曾經是台灣有數的高級住宅區, 年輕人可以不相信, 因為那個年代, 國民政府第一座跨縣市的橋樑:中正橋, 就是為了居住此地的<高幹>而興建, 可以想見永和的特殊定位.

<小時候胖不一定胖>, 發展得早也無法永遠確保優勢. 走出[捷運頂溪站], 我很感觸, 這裡算是鬧區中的精華地段, 人進人出非常頻繁, 但它的進出空間竟然比中和景安站還緊縮, 顯然受限於現實環境所致.

捷運站與民眾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周圍100公尺內總有走不完的人群, 匆促的腳步帶動緊張的情緒, 只要離開<熱區>, 我就自然地放鬆下來; 的確, 還沒開門的商店, 沒有摩托車與陳列架擋在騎樓內, 更沒有逛街的行人, 也曬不到太陽, 還不錯.

路經[永和國小], 這是我拜訪過的學校, 校方面很認真的尋找與學校或在地有關的鄉野傳說, 學生要對地方耆老做訪談, 再編集成冊, 成為最在地的鄉土教材.

由中正路左轉, [得和路]上的[秀朗國小]學生人數曾經超過1萬人, 成當時全世界人數最多的小學, 這項記錄, 正足以說明永和市地窄人稠的程度.

我依照計劃, 從[成功路]轉入[福和運動公園], 也就是福和橋下面的空地; 早晨運動的民眾所剩不多, 大部份都在榕樹下打拳, 跑道上則空無一人, 也對, 有誰願意頂著大太陽<出操>?!

堤防內是[環河路], 給車子走的, 沒有人行道; 堤防外雖然有簡單的便道, 卻並未貼著堤防闢建, 要繞來繞去, 自行車騎士應該可以接受, 行人可不很方便.

[中正橋]以東的河岸, 零散的停車場不少, 通道以外則雜草叢生, 還有奇怪的<味道>, 走得不舒服.

中正橋以西就經過大整理, 這邊另有一處運動場, 但一定要切進大停車場才能抵達, 真是奇怪的規劃. 更奇怪的, 這裡竟然有一條4線道大馬路, 雙黃線畫得很標準, 但就是沒看到半部汽車, 柏油路反射著陽光, 宛如一處大烤盤.

我終於找到[保生路]旁水門的樓梯, 翻牆出來重見世面. 環河路汽車呼嘯而過, 我才意識到裡面為何要寫<禁止通行>, 原來汽車駕駛作夢也想不到, 這邊會冒出一個行人要過馬路!

回到都市的感覺真好. [仁愛路]上,
熟悉的騎樓依舊; [樂華夜市]熟悉的味道依舊, 不管每天走那裡, 我似乎很難離群索居.

<<經過路線>>捷運頂溪站~永和路~中正路~得和路~成功路~福和運動場(環河東路)~堤外道路~保生路~仁愛公園~仁愛路~永平路~樂華夜市~捷運頂溪站~終點

今天共走10公里, 15,800步, (walking day: 2008-7-1)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複雜的人文環境

<<第41站>>

以國道3號沿線的中和, 土城, 新店等3個都會區做比較, 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 三者都有捷運, 有高速公路, 有山林,有工業區; 中和人口最多, 代表這個地方擁擠的程度.

我以[捷運景安站]作為出發點, 車站前面空間並不寬敞, 尖峰時段人來人往, 快慢有別, 顯得比較混亂; 隔壁早餐店生意超好, 排隊的客戶佔掉一些人行道, 當然更不順暢.

轉入南山路後, 路上突然安靜下來,零星的上班族依舊匆忙趕路, 但已不構成壓迫感.

[中和市公所]前的小公園, 連結[中和國小]運動場裡, 仍有三三兩兩的民眾流連著; 中和國小創於1908年, 今年正好滿一百週年, 目前全校約有4800個學生, 號稱全台第二大, 聽起來蠻恐怖的.

學校附近是中和市傳統的鬧區, 數十年來變化不大, 反正地方就是這麼大, 擠不下的就往外圍發展, 或另闢新的市集, 台灣人總是有辦法生存下來.

[中山路二段]小型工廠集聚, 屬於<不是工業區的工業區>, 它缺乏正統工業區的完善規劃, 以道路為主軸, 慢慢累積出目前的規模, 所以, 行人不必期待它會有多少善意.

穿越[台64線]高架橋下, 有種奇妙的感覺; 這條路我常常經過, 從國3下來, 通往板橋新莊, 將來更要直接通到八里鄉的台北港, 在這麼擁擠的地方, 以這麼緩慢的速度興建高架橋, 搞不好比打通雪山隧道花更多時間, 其間浪費的社會成本(包括塞車浪費的時間與汽油), 實在無法計算.

左轉進入[員山路], 積穗地區發展得很早, 當時以四五樓公寓為主流, 保留著騎樓做為伸縮空間, 好玩的是, 有些相鄰公寓之間留出狹窄的通道, 好像<摸乳巷>, 民眾也習以為常, 見怪不怪.

我順著一條不知名的大排水溝往東走, 最後還是回到中正路上, 中正路上端是通往[秀朗橋]的高架車道, 平面也都提供給汽機車寬闊的空間, 但是, 當時卻沒把兩旁建築物切整齊, 也沒想到要留給行人足夠的<走道>, 更別提行人也需要
一些諸如樹籬之類的綠意, 主事者眼中顯然只有<車,車,車>, 行人算什麼東東!!

看著地圖, 我發現[南勢角站]好像離景安站不遠, 那就繞過去看看. [和平路]附近有黃昏市場, 大白天市場空蕩蕩的, 但仍然有股揮之不去的<味道>, 加上地面也屬於市場特有的地面(自己去想像), 或許, 這就是基層民眾的生活方式之一吧.

我聽過捷運站體的開發計劃, 就是要把捷運車站加建成商業大樓, 或許, 南勢角站因此被包圍成大工地, 期待明天過後可以產生出更多金錢效益.

<<經過路線>>捷運景安站~南山路~中和路~泰和路~景平路~中山路二段~員山路~(大水溝)~中正路~和平街~捷運南勢角站~景新街~南勢角郵局~終點

今天共走8.6公里, 13,600步, (walking day: 200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