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羅馬公路見分明


<<第72站>>

在[關西鎮]街上, 可以看到ˋ吃到ˋ聽到和<客家人>有關的許多東西, 特別是那些已有二ˋ三百年歷史的古宅與宗祠, 彰顯出文化與血統的傳承, 但是, 在[羅馬公路]沿線, 也有原住民的聚落, 在此地共存共榮.

從台3線走進羅馬公路沒多久, 左手邊出現一棟三合院平房, 在陽光照射下, 顏色非常亮麗耀眼. 正面 [江夏堂]三個大金字, 說明這是[黃]氏家族的產業;

主屋屋脊上各有3道燕尾, 雙層馬背, 檐下裝飾極為華麗, 傳統配件應有盡有座。 門前更非常罕見的加上石雕龍柱, 顯然並非一般住家, 而是家族宗祠的成份較有可能.(附註1)

這段公路順著山勢與溪流而走, 只見幾座小山頭, 卻看不到溪水, 也沒有潺潺水聲, 路旁沒有稍具規模的農田, 或果園, 走得很沒勁ˋ無趣, 但總比在都市裡和汽車爭道好一些.

我在思考待會兒走完後要怎麼回來, 客運車牌正好提供了解答. 新竹客運有到[金鳥樂園]來回的班車, 最恰當的應該是10點半的那班, 我勢必要準時走完, 否則要等上2個小時才再有車, 那就不好玩了.

關西的休閒產業很豐富, 包括農場, 民宿, 渡假村, 遊樂場, 至少有二十幾家, 羅馬公路上的[統一馬武督渡假村]歷史及規模都有口碑, 鄰近的[馬武督]山區更是自然資源寶地, 可以讓遊客大開眼界.

馬武督在泰雅族語意思為: 物資聚集之處, 可見本地[馬武督部落]在漢人與原住民間, 交流分配的地位.

關西鎮還保留許多日據時代興建的石砌拱橋, [錦山石拱橋]就在附近, 造型古拙樸實, 堅固耐用, 幾十年下來都還很OK. 我倒是建議鎮公所, 把鎮內所有拱橋ˋ步道串連成為<環鎮步道及自行車道>, 提供最完整的觀光導覽.

我從側門直接進入[錦山國小], 說小不小的學校, 大概不到100個學生; 教室前方有一排椰子樹, 挺直, 比教室還高的樹幹, 看起來充滿力感. 秋天時, 還有另外一排磩樹(或是楓樹)葉片轉紅, 也會吸引追楓族的注意.

香菇也是關西的重要農產品, 路旁堆放著一段一段的木頭, 都已經打了洞, 罩著黑網的培養場, 可以看到交叉著直立的木段, 這裡仍然採用傳統的<段木培養>, 讓香菇在段木上成長;

台灣很多農民都改用<太空包>來生產香菇, 上下游產業分工非常明確, 本地仍以段木為主, 可說是堅持採用傳統方式的典範.

十點多了, 我在小雜貨店買罐冰涼的飲料, 先用來冰鎮臉頰, 額頭, 散散熱, 充分發揮它的邊際效用; 客運車乘客很少, 所以很準時, 司機說他會在休假日載著小折到台北騎腳踏車, 城鄉交流一番, 歡迎他常到台北來.

<<經過路線>>台3線60.7公里~ 118線~江夏堂~東光里~湳湖~統一渡假村~錦山~李樹下~終點

今天共走9公里, 13,300步, (walking day: 2008-9-23)
<<附記1>>我家的堂號也稱為[江夏堂], 卻是福佬人, 而本地及隔壁鄉鎮都有客家人的[江夏堂], 這絕非巧合, 其中必有緣故, 下次再詳細說明.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溪水與岩石的共舞

<<第71站>>

[新竹縣尖石鄉]坐擁遼闊山地, 神木群…...等大自然寶庫, 是戶外玩家的極限樂園; 我曾經開車從內灣經過錦屏道路, 玉峰道路, 最後由北部橫貫公路出來, 那種馳騁於山間道路的感覺, 久久難忘.

尖石鄉公所到[鐵嶺基地]大約9公里, 走路進去, 回來怎麼辦? 當然也可以走回來, 但那太累了, 所以就找個當地人, 開車送我進去, 再從裡面走出來.

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 我下車不到5分鐘, 後面竟來了一輛到[八五山]的客運車, 也就是說, 我多付了不少<拼經濟>的車資.

鐵嶺基地? 我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名詞; 它早期是特種部隊山訓場地, 附近地形結構適足以讓特種部隊操練翻山越嶺, 野外求生的看家本領, 一般人根本不會想進來, 現在部隊撤離, 好像也沒有幾戶居民. 最明顯的地標, 應該就是那間有黃色圓形屋頂的教會吧.

120縣道路況很好, 車輛極少, 每輛與我同方向的駕駛, 不分男女, 都會停下來打招呼, 問我要去那裡, 要不要幫忙, 感心啊! 這些熱心的陌生人, 謝謝你們.

過<鐵嶺橋>不遠處, [鐵嶺農場]其實是處養鱒場, 老闆夫妻默默的養殖上萬尾虹鱒, 他們開門讓我進入參觀; 餵食時間, 飼料一丟入水裡, 魚群爭相搶食, 水花四濺, 好不熱鬧.

這段道路大多沿著[油羅溪]開闢, 河道較平坦, 溪中都是有菱有角的石塊; 上次颱風已過, 溪水不多, 在石塊間撞擊出白色泡沫, 反映著藍天白雲, 耳邊還有輕度轟隆的水聲, 我特別喜歡這種充滿著生命力的感覺.

[水田部落]被堤防保護著, 可見大雨之後做大水的可怕力量, 絕非今日所見的輕鬆畫面. 橋頭有間民宿, 很大方的就叫水田部落, 路旁茄冬樹上結滿密密麻麻的果實, 我又一次開了眼界.

[尖石國小]屬於特偏小學, 學生不到40人, 校園整理得很乾淨, 算是小而美的學校. 山地鄉不容易找到緊臨路邊, 校地平坦的地方, 這裡都具備了.

學校後方山頂上有間[石上湯屋], 可以住宿泡湯, 俯看整段溪流, 展望絕佳. 我為了要蓋章, 硬著頭皮走路上山, 來回至少多走3000步以上.

路旁有攤販在賣甜柿和蘋果, 甜柿出來得似乎太早了些, 針對我的疑問,老闆娘說: 颱風要來了, 多少搶收一些, 否則到時後被風摧壞掉, 甚麼都沒了. 我認同她的見解, 但無法接受她的價格. 所以, 謝謝再連絡.

我一直以為鄉公所快到了, 沒想到竟然還有3公里遠; 心理有點急, 有點煩, 走路當然就會受到影響. 無論如何, 總是要走回停車場, 計步器會顯示最後的結果.

<<經過路線>>鐵嶺(山訓)基地~ 120線~水田部落~新樂部落~嘉樂部落~石上湯屋~尖石鄉公所~終點

今天共走11.5公里, 19,000步, (walking day: 2008-9-22)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又見紫檀,現生機

<<第70站>>

早期, 竹東鎮因木材商人聚集成市, 大賺過路財, 人口增加而升格為[鎮]; 竹東鬧區的街道規模, 反應出當時的繁榮景象, 如今, 周邊鄉鎮受惠於休閒產業之興盛, 竹東仍能以交通樞紐的地位, 還是很熱鬧的.

還不到9點, [竹東火車站]內外皆靜 ~靜悄悄的, 沒有乘客, 空蕩蕩的月台似乎把時間都凍結了. 票務員在打掃環境, 看到我就問: 要買票嗎? 挺親切的感覺.

我當然不會買票坐火車, 公路才是竹東的王道. 我沿著[北興路]往台3線方向前進, 這條路與鐵軌平行, 一邊是商家, 鐵軌這邊沒有房屋, 也沒有可以遮蔭的樹木, 意思是說: 那就曬吧! 炙熱的太陽沒得閃, 專心閃車輛顧性命卡重要.

台3線是重要省道, [中豐路]則是它通過鄉鎮時的通用名稱, 竹東亦然. 既然它很重要, 又以車輛使用為著眼點, 盡可能給車輛方便, 路人權利相對就會受到擠壓.

更不幸的, 竹東發展得早, 街道多已定型, 很難拓寬, 不管大路小路, 只要有騎樓很多都被拿來停車. 所以, 我經過的中豐路, 大林路, 以及市區內的東寧路, 長春路, 幾乎都是走在馬路上, 比路邊停車更靠近中線,

[竹東國小]創立於1898年, 與峨眉, 芎林, 北埔, 新埔同期(關西略晚1899). 學校運動場邊有4棵(或說6棵)高大的印度紫檀, 2年前我來看過, 目前現場還有3棵被<截枝>只剩下約3米高度的樹幹, 其中2棵已經從樹頂側邊長出新的枝葉, 應該是救得回來.

學校警衛得知我大老遠跑來看老樹, 非常高興, 他說: 希望30年後, 他可以再來看見老樹完全恢復舊觀, 偉哉斯言.

竹東鬧區呈三角形, 幾乎所有喊得出名號的連鎖商店都進來了, 但本地的小吃多的是老店: 在老老的市場裡, 賣傳統口味的老東西.

商華市場一帶, 包括金松, 新福, 清和等店號, 鹹湯圓, 炒粄條, 炸肥腸……等, 都是招牌菜, 但難免有時候<手路>有差, 有些運氣成份.

金松2樓還保存一些很早很早以前, 店家騎腳踏車送餐的手提木盒(籃), 大概只能在<阿信>時代的日劇裡看到, 稀奇吧!

我又繞進貫通[信義路]停車場中間的攤販市場, 兩旁滿滿的攤位, 什麼都有, 有人就喜歡這種擁擠喊價的氣氛, 至少空氣流通, 光線充足, 沒買也可以聊些八卦,總不會空手而回.

回到火車站的圓環旁, [林業展示館]利用日式平房與庭院, 介紹本鎮與林業發展的關連, 這是竹東卻崛起的關鍵歷史, 非看不可.

<<經過路線>>竹東火車站~北興路~中豐路(台3線)~大林路~東寧路~竹東國小~長春路二三段~北興路~竹東火車站~終點


今天共走8.8公里, 14,700步, (walking day: 2008-9-19)

<附記> 最近在台北市大同大學校園內, 發現有2棵印度紫檀, 枝葉茂盛, 拍照後收錄在我的網路相簿,如下: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ozsun357/iafUcJ#

讀者可直接點擊連結觀賞.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第61~70站

第070站,2008-9-19,新竹縣竹東鎮,14,700步
第069站,2008-9-16,新竹縣新埔鎮,13,200步
第068站,2008-9-11,新竹縣竹北市,15,700步
累計達成100萬步
第067站,2008-9-3,新竹縣新豐鄉,16,200步
第066站,2008-9-1,新竹縣橫山鄉,18,150步
第065站,2008-8-28,新竹縣湖口鄉,15,000步
第064站,2008-8-26,新竹縣峨眉鄉,22,700步
第063站,2008-8-25,宜蘭縣五結鄉,14,000步
第062站,2008-8-22,宜蘭縣冬山鄉,19,900步
第061站,2008-8-21,宜蘭縣羅東鎮,14,300步

柿餅與粄條之鎮

<<第69站>>

我對金黃色QQ的柿餅有莫名的喜愛, 每年11月前後, 都會專程到[新埔鎮]買柿餅, 品質好的年份, 就多去幾次, 也會帶一票人去消防隊對面吃粄條, 坐在路邊感受熱絡的氣氛.

[新埔鎮公所]看得出來有些歷史, 沉靜中自有韻味. 許多鄉鎮公所花大錢改建得富麗堂皇, 有必要嗎? 在尋根與復古風潮下, <小鎮風華>的魅力, 靠的就是那份人人記憶深處裡, 夢裡尋它千百回的回味.

從[中正路]往東, 好幾間老店等著遊客去尋寶. <打鐵店>是其中之一, 室內中央黑漆漆的機器上, 厚厚的機油裹在螺旋柱外面, 印證老店的資歷; 左手邊火爐內, 熊熊烈火焠煉著鋤頭的鐵板, 老闆滿頭大汗, 仍然爽快的答應拍照.

街上, 2間相隔不遠的廟宇, <與天宮>和<廣和宮>都很樸實, 門前石獅子各異其趣, 造型表情和其他廟宇的不太一樣, 而且從外觀顏色看得出來~ 是有歲的喔!

走進<新埔國小>, 沈校長風采依舊, 我們聊到客家人與福佬人之間的異同, 和其他有趣的話題, 大家都在談節能減碳, 因此, 我們也聊得滿頭大汗, 盡歡而別.

我刻意繞道, 經過[忠孝路]才轉入[旱坑路]. 根據鄉公所簡介內容, 附近有燒製木碳的<碳窯>, 果然路旁堆積著相思木幹, 粗粗細細的, 窯洞外還有些木碳成品; 透過翻譯(客家話), 老闆說每次要燒5000台斤, 但價格普通, 不好賺.

旱坑一帶是本地柿餅主要產地, 加工廠到處都是, 其中以<金漢>最具規模, 號稱柿餅教育園區, 備有電腦簡報, 也開放生產過程讓遊客了解. 我到得稍早一些, 半顆柿子都沒看到, 更別想吃到.

由旱坑路到南平路一帶, 山路平坦, 稍有起伏, 但車輛不多, 對行人不會構成威脅, 路旁成排垂榕枝葉茂盛, 已能遮蔭, 走來更見輕鬆.

[義民路]因三級古蹟義民廟而得名, 今年農曆中元節在義民廟的盛大廟會活動, 郵局還特地發行特殊紀念郵冊. 義民路上還有一些三合院式的老房子, 各有堂號, 像<江夏堂>, <京兆堂>等, 部份空屋則因年久失修, 有些殘破, 可惜了.

<<經過路線>>新埔鎮公所~中正路~新埔國小~成功路~上樟路~忠孝路~旱坑路~南平路~義民路~中正路~新埔鎮公所~終點

今天共走8.5公里, 13,200步, (walking day: 2008-9-16)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滿街多的是裝潢公司

<<第68站>>

竹北市最近很紅, 有高鐵車站醞釀多年的開發前景, 也有縣政府周遭日漸成氣候的都會風光, 身為竹科腹地之一, 跟其他鄉鎮比較, 竹北受到的寵愛最多.

高鐵車站附近都是重劃區, 空地比建築物還多很多, 路邊全部畫紅線禁止停車, 以免搶了車站停車場的生意.

車站主體造型很有創意, 格局夠大, 我特別走進去逛逛, 內部空間切割得有些零碎, 表現的氣度和站體外觀落差太大, 感覺上有些失望.

台120線道路連結國道1號與3號, 本地一部份叫[東興路], 路上車輛速度很快, 對慢車和行人都足以造成威脅.
政府闢建道路, 最大的問題在<心態>: 只顧汽車, 不管行人, 更沒想到<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綠化.

我在[嘉興路]右轉, 經過[六家國中]後轉入[勝利七街], 大排水溝(豆子埔溪)築起高高的溝壁, 水很淺, 落差大又無親水功能, 倒是兩旁小葉欖仁樹長得超茂密, 帶來許多清涼氣息.

繞過高速公路涵洞, [光明一路]附近的街道景觀丕變, 越來越有繁榮熱鬧的城市風貌.

<新竹縣史館>座落在<吳濁流路>上, 這是個全新的道路名稱, 以本縣著名人士(文學)為名, 意義非常深遠; 聽說將來還會有諸如: <鄧雨賢路> ……等, 實在太好了.

縣史館才剛於2008年8月底開幕, 門前廣場的公共藝術造型作品突破舊規, 以放大鏡象徵<發現和專業>內涵(見文化局說明), 很大氣的就放在正門前, 我愛死了這種大破大立的格局!

旁邊還有<文化局>與<美術館>, 外觀各具特色, 連同對面空地, 也都是文化園區的一部份; 竹北的轉變, 顯然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更快速.

走過<翰林橋>, 橋上共有13對石獅子, 來源ˋ表情ˋ姿態都不一樣, 很新鮮; 有這麼好的內容, 可惜環境凌亂, 沒能把特色凸顯出來. 詳細說明可連結文建會網頁參看:

我刻意不走縣政府前[光明六路], 直接到[福興路]往<體育園區>方向, 園區內有體育場, 體育館, 游泳池, 都蓋得有模有樣, 也都有縣長大人的大名高高在上, 好像是他自己出錢蓋的, 才怪!

回到高鐵車站特區路上, 風沙很大, 因為附近有各種建築工地, 大風起兮, 飛沙撲面而來!

這裡是重劃區, 街道規劃得整整齊齊, 人行道, 排水溝, 路樹, 應有盡有, 但是, 人行道的舖面高低不平, 是我見過最差的施工品質.

我很期待這附近將來會形成很棒的居住環境, 如果, 大家願意: 把建築線退縮,把花園綠地擴大, 把人行道和騎樓整平……可能嗎? 誰知道.

<<經過路線>>高鐵新竹站~東興路~嘉興路~六家國中~勝利七街~自強路~光明一路~縣政九路~福興路~福興東路~嘉豐路~文興路~高鐵站~終點
今天共走9.5公里, 15,700步, (walking day: 2008-9-11)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紅樹林裡生態豐富


<<第67站>>

新豐鄉海岸線面對台灣海峽, 除了港口設施外, 河流出海口附近大多保留著紅樹林, 在保育熱潮下, 紅樹林成為顯學, 人民與政府都盡力加以維護, 延續其豐富的生態環境.

阿娟住在新豐, 她一早就全副武裝 (小折全配備, 含帽子, 口罩, 袖套, 里程表……) 在郵局等我, 我事先已把地圖傳送過來, 當地人竟說看不懂, 那就聽外地人帶路亂逛吧.

第1個明顯地標是[新豐國中], 離開主要街道不遠, 人車都不多, 我走起來很輕鬆, 但有點為難阿娟, 這位小姐推著小折一起走, 不可能太順手.

學校對面有人蹲坐在路旁採集蜂王漿(問出來的), 為表現我確實有增長見聞, 經過他們同意後, 拍照留念.

[成德路]呈現半圓形狀, 要經過2條小小溪才能到達台15線大馬路; 稻田裡綠油油的秧苗已有1尺高, 看不到亂七八遭的雜草來攪局, 很令人期待要再來看看結穗纍纍的樣子.

附近有些工廠, 但也還保留有許多三合院住宅, 正中央堂上都會寫清楚堂號, 無論閔南人或客家人都一樣. 我特別愛看到三合院被稻田包圍著的鄉村景觀, 加上一叢竹林, 一些種菜的棚架, 那就是<香格里拉>了.

過台15線之前, 阿娟有事先走.[埔和國小]前, 筆直的馬路反射出豔陽的熱氣逼人, 鄉下味道盡失; 沒有路樹就不會有林蔭大道, 涼風更不會徐徐而來; 沒有人行道, 道路就失去最原始的要素, 永遠失去了人性.

其實, 種樹花費不多, 但要的時間很長, 無法立即看到成果, 聰明人不為也.

路的盡頭是個小漁港, 海堤上有許多釣客, 利用漲潮時間 (聽來的) 來試手氣.

往南, 則是堤防貼著海岸線, 堤上舖設地磚方便遊客行走, 我走了一小段自認很無聊的堤防, 眼角瞄到左邊樹林中有人在騎腳踏車, 太好了, 當然要換個地方走走看.

樹林裡闢建有自行車專用道, 在樹叢中彎來彎去, 不會很無聊. 樹叢以木麻黃和瓊麻為主, 還有銀合歡和一些我教不出名字的灌木, 麻雀很活躍, 蜻蜓也很多;我拍到木麻黃的果實, 外觀和榴槤有些相似, 體積大概不到百分之一.

走出自行車道, 我就迷路了, 還好附近民家很熱心, 怕我走錯路, 同樣的內容不斷重覆的說明, 只差沒親自帶路.

找到[池和王爺廟]後, 一條路直達郵局門口, 想再走錯路也難; 廟前有數對石獅子, 最中央的石獅子四腿直立, 和平常看到的坐姿像不一樣.

回頭望去, 台15線和台61線會合在一起, 新建的跨河大橋橋墩和台北舊圓山橋類似, 但規模更壯觀; 在如此偏遠地區弄個龐然大物, 看起來很沉重的.

<<經過路線>>新豐郵局~ 新豐國中~成德路~埔和國小~坡頭港~海邊堤防~自行車道~池府路~池府宮~新和路~新庄路~新豐郵局~終點

今天共走10.5公里, 16,200步, (walking day: 2008-9-3)
<附記>從2008年3月5日開始到今天,累計67鄉鎮,已健走超過100萬步.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鐵路支線寫傳奇

<<第66站>>

[內灣]是個鐵路支線的終點站, 小小的山城, 有好山好水, 還有<大嬸婆>這位虛擬的漫畫人物; 把握住老街ˋ肉粽ˋ小火車ˋ吊橋ˋ戲水ˋ山野活動……等多樣化元素, 內灣成功地寫下鄉野傳奇.

從台3線轉往內灣, [合興車站]在路旁凹地裡, 一不注意就錯過了.

車站只有月台, 旁邊幾間舊站房, 空地放有2節車廂, 和大面積的木頭地板, 場地很搶眼, 卻和運行中的鐵路一點關係都沒有.

[ 120線]幾乎與鐵路平行, 沒有太多空間給行人走, 遇到大卡車時就是要自己小心, 我的因應之道很簡單: 務必面向來車, 看見大車過來就儘量閃開, 或停下來等它先過, 弱勢的行人絕對不能逞強.

要進入內灣市區, 可走外環道直達吊橋, 或順著鐵路先到車站, 兩邊差不多. 我選擇後者, 先經過[廣濟宮], 大廟門柱前的石獅子蠻新的, 造型普通, 反而是廟埕前緣台階上的那對石獅子, 頗有古意, 比較有看頭.
[內灣火車站]建築格式和其他車站不太一樣, 辦公室和賣票處建得特別高, 外牆上畫有大嬸婆當地標; 街道舖面也埋了許多小雕像, 不過, 我沒找到阿三哥的塑像, 故事好像不太完整.

車站對面小店裡, 2位阿嬤忙著包粽子, 餡料包括炒過的米飯, 豬肉, 花生, 香菇及香料等, 再以竹葉或野薑花葉包裹住, 我湊過去打哈哈, 問生意好不好, 她們很自豪的說, 昨天(周日)都不夠賣, 晚來的遊客都買不到耶. 顯然口碑很好, 所以今天七早八早又開始拼了.

[內灣吊橋]被旁邊水泥大橋擋著, 位置變得很奇怪. 走過吊橋就有漂亮的餐廳和民宿, 寬敞的環境標示出本地的<進化>, 與對岸老街作出明顯區隔, [油羅溪]正是見證人.

我順著[南坪古道]的方向走, 只見一條通往[大山背]的柏油馬路, 怎麼看都無法和<古道>聯想在一起, 不過, 從這一頭遠望內灣市區, 展望相當好, 標準的說法是: 盡入眼底.

柏油路古道上沒遇到半部車, 行人也很少. 由於先前有當地導覽李先生告知, 差不多25分鐘就可以到達[攀龍吊橋], 但我一直懷疑自己到底走對了沒有?

終於, 看到路旁有排水泥做的仿古欄杆, 中央有道缺口, 下有階梯, 旁邊沒有任何標示, 我於是<觀察地形, 測風向, 對指北針 (好像真的一樣)>, 決定要往下闖看看.

台階有點陡, 還不難走. 途中遇到3位遊客, 把機車停在吊橋前, 走路上來的, 他們的方向正好與我相反, 大家交換情報(哈拉兩句)後, 互道珍重.

整修過的攀龍吊橋, 將近100公尺長, 很穩; 橋下巨石和溪水畫面很唯美, 我喜歡. 橋頭和120線道之間的紫色咖啡屋, 有室外雅座,又居高臨下,地點選得很棒, 有機會再來, 應該當成 歇腳處, 喝杯咖啡.

<<經過路線>>合興火車站~ 120線~南河火車站~內灣老街~內灣吊橋~南坪古道~攀龍吊橋~ 120線~合興火車站~終點

今天共走11公里, 18,150步, (walking day: 20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