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地窄人稠,超載的都會

<<第42站>>

在個人印象中, 永和曾經是台灣有數的高級住宅區, 年輕人可以不相信, 因為那個年代, 國民政府第一座跨縣市的橋樑:中正橋, 就是為了居住此地的<高幹>而興建, 可以想見永和的特殊定位.

<小時候胖不一定胖>, 發展得早也無法永遠確保優勢. 走出[捷運頂溪站], 我很感觸, 這裡算是鬧區中的精華地段, 人進人出非常頻繁, 但它的進出空間竟然比中和景安站還緊縮, 顯然受限於現實環境所致.

捷運站與民眾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周圍100公尺內總有走不完的人群, 匆促的腳步帶動緊張的情緒, 只要離開<熱區>, 我就自然地放鬆下來; 的確, 還沒開門的商店, 沒有摩托車與陳列架擋在騎樓內, 更沒有逛街的行人, 也曬不到太陽, 還不錯.

路經[永和國小], 這是我拜訪過的學校, 校方面很認真的尋找與學校或在地有關的鄉野傳說, 學生要對地方耆老做訪談, 再編集成冊, 成為最在地的鄉土教材.

由中正路左轉, [得和路]上的[秀朗國小]學生人數曾經超過1萬人, 成當時全世界人數最多的小學, 這項記錄, 正足以說明永和市地窄人稠的程度.

我依照計劃, 從[成功路]轉入[福和運動公園], 也就是福和橋下面的空地; 早晨運動的民眾所剩不多, 大部份都在榕樹下打拳, 跑道上則空無一人, 也對, 有誰願意頂著大太陽<出操>?!

堤防內是[環河路], 給車子走的, 沒有人行道; 堤防外雖然有簡單的便道, 卻並未貼著堤防闢建, 要繞來繞去, 自行車騎士應該可以接受, 行人可不很方便.

[中正橋]以東的河岸, 零散的停車場不少, 通道以外則雜草叢生, 還有奇怪的<味道>, 走得不舒服.

中正橋以西就經過大整理, 這邊另有一處運動場, 但一定要切進大停車場才能抵達, 真是奇怪的規劃. 更奇怪的, 這裡竟然有一條4線道大馬路, 雙黃線畫得很標準, 但就是沒看到半部汽車, 柏油路反射著陽光, 宛如一處大烤盤.

我終於找到[保生路]旁水門的樓梯, 翻牆出來重見世面. 環河路汽車呼嘯而過, 我才意識到裡面為何要寫<禁止通行>, 原來汽車駕駛作夢也想不到, 這邊會冒出一個行人要過馬路!

回到都市的感覺真好. [仁愛路]上,
熟悉的騎樓依舊; [樂華夜市]熟悉的味道依舊, 不管每天走那裡, 我似乎很難離群索居.

<<經過路線>>捷運頂溪站~永和路~中正路~得和路~成功路~福和運動場(環河東路)~堤外道路~保生路~仁愛公園~仁愛路~永平路~樂華夜市~捷運頂溪站~終點

今天共走10公里, 15,800步, (walking day: 2008-7-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