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鄉鎮健走排序(1)

第010站,2008-3-27,台北縣鶯歌鎮,12,800步
第009站,2008-3-25,宜蘭縣宜蘭市,12,400步
第008站,2008-3-24,台北市士林區,14,200步
第007站,2008-3-21,台北縣烏來鄉,15,500步
第006站,2008-3-20,台北縣新店市,16,500步
第005站,2008-3-17,宜蘭縣頭城鎮,13,250步
第004站,2008-3-14,台北縣三芝鄉,15,600步
第003站,2008-3-13,台北縣三重市,13,600步
第002站,2008-3-12,台北縣三峽鎮,12,200步
第001站,2008-3-5,宜蘭縣礁溪鄉,13,900步

有生命力的博物館


鶯歌我去過很多次, 邊吃邊看阿婆壽司的生產線, 陶瓷博物館的雙年展, 帶團去鶯歌石, 訂作400個馬克杯送給親戚朋友……等等, 但是, 我必需承認, 我對鶯歌還是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

首先, 我離開陶瓷博物館往中正二路, 就不算是聰明的安排, 這條通往桃園八德的幹道, 與鐵路並行, 砂石車混雜著混凝土車, 聲勢浩大加上塵土飛揚, 給步行者帶來極大的威脅, 截至目前為止, 是我走過最差的路段.

轉入德昌二路後, 終於可以喘一口氣, 車輛減少很多, 駕駛者也比較理性; 兩旁大多是與陶瓷有關的工廠, 看得出有些忙碌著生產, 有些卻關門很久了, 早幾年我就聽聞過, 鶯歌的工業陶磁受到中國低價競爭的壓力很大, 在這裡似乎得到印證.

經過永吉國小旁, 幾棵小葉欖仁的樹葉全掉光了, 光禿禿多層次的樹枝呈現雨傘狀, 與後面的學校建築, 加上蔚藍天空, 形成不錯的畫面, 當然要拍張照片留念.

過中山高架橋後直行進入中山路, 路旁店面都不大, 各行各業都有, 我看到一家<陶坊>, 內部商品陳列和其他業者不太一樣, 門上寫著[歡迎光臨], 既然如此,當然要進去look一下, 老闆李先生很熱心的介紹他們茶壺的[機關], 也願意讓我拍照, 感恩喔.

鶯歌至少有2家股票上市公司, 和成牌和中國砂輪, 後者形象極佳, 白董事長和家父是小學同學, 以善心見稱; 他的工廠就在中正一路上, 工廠的機車停車場緊貼著馬路, 約4層樓, 樓層外觀掛滿盆栽, 美化了大樓, 也美化視野效果, 顯得很特別, 也是企業責任的表現.

我沒去鶯歌石, 反方向過鐵路平交道往車站走, 站旁的巷子裡保留著低矮的鐵路宿舍, 在耀眼陽光下更見陰暗對比, 幾棵老榕樹錯落著, 這是一處失落的角落.
車站已改建成2層, 空間放大許多, 因此設置了3個賣場, 有便利商店, 麵包店, 以及其他地方少見的禮品藝品店, 看起來
明亮舒適, 也許, 下次應該坐火車到鶯歌.

往陶瓷老街的方向, 文化路上有幾間還有山牆的老式紅磚建築, 可惜年久失修,好像也無人居住, 任令荒廢. 和國慶路上的陶瓷(購物)街比起來, 我覺得, 文化路上失落了不少時代故事.

我無法認同購物街上, 每個店家盡量塞滿大同小異的商品, 還集合成大賣場式的集合商店街, 這裡賣的是陶器磁器, 卻不是文化. 詭異的是, <富貴陶園>這家有格調的餐廳就開設於此, 如果能拋開周遭的一切, 來杯[冰滴咖啡]也夠了.

還好, 鶯歌有個陶瓷博物館, 外觀與造型都有可觀之處, 內部展示也多在水準之上, 相當程度的提升本地的文化氣勢; 它的專業可說是地方級博物館中的佼佼者, 或許我永遠不會想要去買它的展示品, 但我還是喜歡有空時來開開眼界.

今天共走7.8公里, 12,800步, (walking day: 2008-3-27)

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轉化傳統為動能




宜蘭市在宜蘭縣內面積最小, 屬都會型城市, 房屋蓋得很密, 空地有限, 要在市區內找出一條路線走2小時, 有點傷腦筋.



>>所有都會區都有相同困擾, 一般而言, 只要把路線拉開, 範圍擴大, 大致可以畫得出來: [當地人匪夷所思的路線], 意思是說, 當地人不可能這樣走!


我原本計劃以宜蘭火車站當起點, 繞一圈外環後回到火車站, 但考慮停車方便,就借用宜蘭酒廠當基地.


與酒廠的陳副廠長相談甚歡, 他一直要請我喝[紅麴咖啡], 市面上很多食品喜歡用紅麴搭配, 號稱有降低膽固醇……的效果, 過去樹林酒廠的[紅露酒]就是以紅麴為媒介而出名, 樹林酒廠關閉後, 宜蘭酒廠特別設立[台灣紅麴館]推廣之, 現場可以買到許多紅麴產品, 連咖啡都搭上邊.


舊城街上保留部份城牆遺跡, 有整理但維護不足, 沒啥看頭. 慶和街旁有間舊式瓦房, 空地上放了稻草堆, 頗有古意, 旁邊的櫻花樹花開滿枝, 粉紅花朵對映著破舊的紅磚牆, 形成強烈對比.


轉入環河路, 我特別走到宜蘭河畔, 早上在橋上看到的獨木舟不見了, 有點失望; 河水還算清澈, 兩岸的綠色植物靜悄悄的, 籃球場也空無一人, 一切都很安靜, 很好.


火車站前的宜興路公車匯集, 但沒有熱鬧到令人受不了, 專走雪山隧道的2家客運公司在此設站, 候車室以木料興建, 簡單大方, 格局則搭配旁邊的木造[歷史建物], 可見其用心. 對面的國光客運站房, 歷史悠久, 卻難掩老態, 空守寶山而無能作為, 可惜了.


火車站主體另一頭, 利用鐵路倉庫的外觀, 內部以鋼樑及玻璃窗規劃出小型綜合賣場, 屋頂很高, 有些空蕩蕩的感覺; 我認為商品很難定位, 既然是以攤商為主, 就難免百物雜陳, 要有地方特色, 也要容納許多沒聽過的商品, 和高速公路休息站有些類似.



從宜興路右轉農權路, 過宜蘭大學後, 我找到文化中心和<台灣戲劇館>, 後者以展示各國戲偶為主, 一樓為台灣布袋戲相關文物與用品, 包括鼓車, 大鑼, 都擺在現場;


二樓則有數十個戲偶頭, 身份不同, 表情各異, 正面牆前特別放置一組金碧輝煌的戲台, 做工很細, 門外另有一座簡單的戲台, 供遊客向館方借用戲偶, 遊客可自編自演, 秀秀自己的天份.


二樓還備有超大紀念印章, 看著印在牆上的樣張, 竟然比明信片還大, 也把故宮博物院的那顆全景印章比了下去, 是我見過最大顆的.


泰山路上的<光復國小>, 現代感的校舍很能吸引路人眼光, 宜蘭縣近幾年來興建許多具有[宜蘭特色]的學校建築, 頗獲好評.


設治紀念館就在酒廠隔壁, 是今日健走的終點站, 館內日式建築保存得很好, 庭院造景也在水準以上, 幾棵老樹更增添不少氣勢; 進入室內參觀要收30元門票,我建議應該免費入場, 並以社區發展的方式, 與宜蘭酒廠串連, 設置步道讓遊客可以直接走過來, 才能吸引遊客, 達到推廣的目的.

今天共走8.1公里, 12,400步, (walking day: 2008-3-25)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望重士林,大老處處


台北市士林區有山有水, 還有更多的大學生及外國人, 要找一條有趣, 還要有內容的路線來健走, 可不太容易. 選在外雙溪的理由, 主要是因為這段路高低起伏不大, 平日車輛也很少, 不算是山區, 也不像市區, 正合我意!

下了小18公車, 公車站牌寫的是<聖人瀑布>, 卻只見到一付大鐵門擋在入口處, 連一滴水都看不到; 聖人瀑布封掉後, 對外雙溪的觀光產業影響很大, 一路上到明德會館間, 偶爾才看到汽車或自行車騎士路過, 根本不像是著名的風景區.

儘管瀑布已不存在, 雙溪之水依然潺潺而下, 溪底的大小石塊造就出變化多端的景觀, 像聖人橋旁的大石壁, 就很少見, 其他河段更多巨石, 細聽流水衝擊的聲音, 絕對是種享受.

但兩岸的道路與別墅, 卻矗立在人造堤壁的上端, 河流變成U字形, 對照岸邊[禁止戲水]的警語, 親水性盡失, 再怎麼好聽的水流聲, 都[沒路用]啦!

整條至善路三段都有四線快車道, 但人行道規劃得很差, 龐大的花圃基座佔掉 2/3路面, 剩下的部份還有雜草+破損, 只有至善國中與衛理女中前的人行道[稍具人性], 至善國中圍牆邊有棵九重葛, 枝葉順著牆頂端, 延伸好幾公尺, 煞是壯觀.

臨溪里里民活動中心樓高三層, 加上前後花園, 沒看到說明牌, 保證沒有人知道這棟漂亮建築物屬於何方神聖所有? 若與隔壁的溪山里比起來, 溪山里民, 唉!不說了.

原住民博物館前有座土地公廟, 後面一棵很大的樹, 緊緊黏貼著廟邊, 廟內供奉土地公外, 還有十來尊神像, 一起保祐地方, 更實際的, 廟旁有水有電, 提供過往民眾方便.

國際級的故宮博物院每天都有許多觀光客來報到, 參觀裡面數千年歷史的古物, 故宮也要跟上時代腳步, 大廳整建完成後, 我第一次進去, 雙層門廳的規劃讓人耳目一新, 包括服務台, 販賣部, 郵局都夠水準, (展覽區沒進去.) 故宮還提供紀念章給遊客蓋印, 印章體積竟然有半張明信片大小.

經過<雙溪公園>時, 我特別繞進去看看. 這是全台灣最早最[假]的公園, 裡面除了植物是真實的外, 所有柱子, 迴廊, 亭台樓閣看起來形似竹木建材, 其實都用混凝土假裝, 當年曾引發不少爭議, 但也吸引許多人的好奇心, 願意買票入內參觀. 現在看起來, 也不過是個鄰里公園而已.

老蔣死後30年才開放的士林官邸, 現在成了士林的必遊景點, 以往每年開放一次, 總是以玫瑰花做號召, (附圖玫瑰花似1花3苞); 園內老樹新花種類繁多, 人工造景的走道與花圃, 景然有序, 比老建物更受歡迎. 我在想, 若能把園藝所與圓山連結, 將會更有看頭.

我終於回到捷運劍潭站, 這裡是公車開往陽明山區最重要的轉運點, 背包客特多. 今天共走9.5公里, 14,200步, (walking day: 2008-3-24)

後記: 本區內士林國小, 號稱設立於1895年, 為台灣最早的學校, 其實它的前身<八芝蘭學堂>, 應該是台灣最後設立的學堂(私塾), 在日本人創設[國語講習所]時, 順勢轉型, 仍以1895年為創校時點. 今天經過的景點, 則多為赫赫有名的[大老級]景點, 故以[望重士林]為標題, 掰個夠.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山高谷深,有溫泉則靈



烏來是山地鄉, 溫泉開發得很早, 加上空中纜車, 台車道, 都是全台絕無僅有的觀光資源, 近年來, 民間競相投資高檔的溫泉飯店, 地方上也配合綠化與社區整體營造, 使烏來更具有吸引力.


我從公有停車場出發, 目標是信賢村的<內洞森林遊樂區>.

首先要經過烏來橋, 桶後溪在這裡匯入南勢溪, 每當下大雨後, 交會處黃泥水與清水涇渭分明, 形成有趣畫面. 橋頭兩旁, 四五層樓的溫泉飯店林立, 可見其繁華程度.

直走是溫泉老街, 有小吃店, 也有泡湯池, 大多歷史悠久, 其間, <小川源>的洪老闆投入極深, 曾自費到日本學習, 他的店裡和一般浴缸式的湯池不同, 內部分成多個湯池, 溫度有別, 客人可花上2小時, 循序漸進, 充分利用溫度的差異, 達到純泡湯的效果. 樓上供應簡餐, 臨窗還可一覽對岸溪邊公共浴池的風光, 口福眼福兼俱.

老街盡頭有<攬勝大橋>橫跨南勢溪, 光看名稱就可想見其功能; 附近另有一座水力發電廠, 外觀ˋ功能都和新店的粗坑電廠相似.

過橋後分兩條路線, 往高處走可搭台車到遊客中心, 平面的瀑布路則供人步行,我當然選擇步道. 很幸運的, 烏來郵局就在眼前, 進去蓋了風景戳和郵戳, 順便閒聊幾句, 了解信賢的交通狀況, 好消息是道路暢通, 壞消息是: 出來沒有公車,要自己想辦法.

瀑布路狹窄, 寬不到6公尺, 人車交會就有點麻煩, 走不到十分鐘, 台車道還沒見到台車, 就到了瀑布區, 附近是觀光重鎮, 各種商品多以外籍遊客為主, 客人還未上門, 小姐早已穿著整齊在練台步, 擺pose. 我閃到一旁, 找角度拍瀑布全景,沒有空中纜車來陪襯, 畫面比較單調.

纜車站前方, 新設的風景區管理所, 以木格窗做隔間牆, 有日本風味, 屋內提供觀光導覽資料, 任人取閱.

隨後進入[北107]信福路段, 也就是通往福山的唯一道路, 過隧道後, 有一處新建的明隧道, 前幾年此處經常塌陷下來, 我就曾經受困在裡面, 這處明隧道還以木條加設行人步道, 也有椅子讓行人休息使用.

走過<信賢吊橋>, 是一段走起來很舒服的步道, 觀望對岸信福路, 路的下方都是大岩壁, 溪中則巨石嶙峋, 十分壯觀. 沿途岸邊新種下不少櫻花樹, 山壁上則有許多蕨類植物, 有山溝的地方就有小瀑布, 算 一算, 有標示名稱的瀑布共有七處, 分別為: 大肚瀑布, 通天瀑布, 潛龍瀑布, 夫妻瀑布, 小孩瀑布, 婆婆瀑布和公公瀑布, 前3個還有些形似, 後4個連落水都沒有, 就不知所云何來.

>>要來這段步道, 像我這樣走當然最好, 開車族受限於吊橋附近不好停車, 應該進入信賢村後右轉, 將車停放內洞森林遊樂區, 再走到森林小學前即可反方向進入. 遊內洞做瀑布森林浴, 附送7個小瀑布群, 還真的咧.

我沒有進入內洞瀑布, 因為, 沒車的話, 還要走回烏來市區! 離開信賢村時, 計步器顯示11,000步, 還好, 那就走回去吧. 回程路上攔到一輛工程車, 省了大約3公里路程, 下車後我才發現司機竟然調頭往回開, 真是太不好意思.


中午在烏來小吃店吃炒米粉配竹筍湯, 湯上剛灑的香油壞了口味, 又在路邊攤買根<山豬肉大香腸>, 烤得不錯吃, 山豬肉是當紅商品,各 地觀光景點都在賣, 淺嚐無妨.

今天共走9.5公里, 15,500步. (walking day: 2008-3-21)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青山綠水依舊在



前幾天在規劃新店的健走路線, 見到<直潭>這個字眼, 猛然想起37年前, 也是3月天, 和當時大一的同學跑到直潭(或蘆鶿潭, 不能確定)露營, 晚上的一場大雨, 把所有人全部淋成落湯雞, 最慘的是, 我家的帆布帳蓬徹底地吸水, 成了數十斤重的大包袱, 回家後, 曬了好幾天太陽還沒乾.

往事不必回首, 但能舊地重遊, 對照古今, 看看滄海桑田的變化(好像沒那麼嚴重?) 也是難得的機會. 因此, 我決定拋開新店的高樓大廈, 走在青山綠水之間.

燕子湖口的<下龜山橋>, 是新烏路通往平廣山區的重要通道, 我把車子借停在橋下的停車場, 開始今天的探險.

走在橋上有種怪異的感覺, 以往都是開車呼嘯而過, 現在徒步健行, 首先要留意別人的車子, 閃身讓它呼嘯而過, (現世報乎!) 橋未過完, 就看到左邊堤岸中段有三棵開白花的櫻花樹, 長在奇怪的地方, 樹穴非常小, 幾乎全被混凝土蓋滿, 我實在想不透, 為何要在這種地方, 種這麼漂亮的樹??

進入廣興路, 果不其然只有我一個人走在路上, 南勢溪對岸, 新烏路上依然車流往來, 但一點都不影響到我; 這邊的路標顯示有自行車道, 應該是寫給外地遊客看的, 本地人騎機車才方便.

前行不久, 有間<屈尺國小廣興分校>緊貼著馬路邊, 對面是個水岸公園, <平廣溪>映照著藍藍天空, 平靜無波, 十分寧靜, 岸邊排列著七八支三角架, 賞鳥人士對著飛翔的白鷺鷥猛按相機, 他們都很專業, 相機上掛著大砲鏡頭, 還穿上[砲衣]防曬, 是賞鳥的外行人, 一切都覺得很新鮮.

<市民農園>是另一項有趣的地方, 它提供都市人成為休閒農夫, 小小的菜圃有如調色盤, 任人發揮, 我請教現場忙碌的農夫, 他們說: ”工錢沒辦法算,來 這裡玩泥土還實際些.”

新店在工商快速發展之餘, 因為坐擁大台北水源區, 附近禁止開發, 有幸能保留住眼前的青山綠水; 順著水岸邊, 我走入小坑路, 小坑二路, 一路上神清氣爽, 路邊許多櫻花樹已長出翠綠色的新葉, 綠意盎然更添顏色.



新潭一路就沒那麼舒適的感覺, 路邊都是工廠, 車子也不少, 道路離河邊不遠, 但總是被人造障礙擋著, 阻絕掉親水的機會. <思源橋>就在<直潭淨水廠>門前, 讓我重回南勢溪東岸, 廠邊圍牆枯燥單調, 走得很不舒服, 廠方其實可考慮開放一條人行步道, 由警衛室直接通往直潭社區, 嘉惠行人.

直潭社區是個別墅型的小社區, 孤立在直潭山邊, 房子不多但比較漂亮, 有些新工地在施工, 略顯凌亂. 離開社區轉入小粗坑路, 有間福德廟, 廟前展望絕佳, 香火應該不錯, 旁邊有個冰箱, 裡面放的不是飲料, 而是一紮一紮的金紙, 每紮50元, 倒也簡單明確. 小粗坑路確實很小, 路邊有許多野花, 引來不少蝴蝶ˋ飛蛾,一下子就拍了五六張照片.

靠近永興路, 可看到<粗坑電廠>, 建築型式蠻特別的, 全省各地有許多類似的簡易型電廠, 只要有山有水, 就可利用溪水落差, 發電供應當地所需.

終於走上新烏路, 我必需搭公車回停車場; 正在等車時, 突然駛近一輛發財車, 駕駛要載我一程, 他叫ㄍㄝ-ㄌㄨ, 香菇之意, 原來, 他的車才剛打過腊, 無論如何要找個人分享他的快樂, 我成了幸運兒, 所以也回贈一本便條紙, 讓他更快樂.

今天共走11.5公里, 16,500步,超過10公里,新記錄. (walking day: 2008-3-20)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雪山隧道,開財路



以4年級歐吉桑來說, 對頭城的印象, 大概都停留在女青年會的<聽濤營>和火車要坐很久的回憶, 那已經是很早很早以前的故事;
台2線開通後, 東北角海岸終於有了人氣, 隨著各個風景點的設立, 加上<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大筆資金投入, <雪山隧道>更使[環狀旅遊路線]美夢成真, 頭城鎮出運了!

我以<烏石港遊客中心>為步行起點, 才剛踏上台2線, 就感受到大型貨櫃車, 聯結車與砂石車的震憾, 龐大的車體, 時速超過60公里呼嘯而過, 有些司機老大喜歡並排衝刺, 步行者盡量靠邊還免不了心驚肉跳, 隨時準備要跳離路面以保小命, 恐怖啊恐怖!

進入開蘭路, 有民宅ˋ國小ˋ戶政事務所, 路旁維持著慵懶的小鎮風情, 人車不多, 2隻小狗沒事對著陌生人狂吠幾聲, 發現沒啥搞頭, 還是睡覺最好.
往<蘭陽技術學院>要經過鐵路橋, 橋的兩端雙側擺設 [山ˋ海ˋ雲] 的鐵板裝置, 表現頭城的地理特色, 有創意, 但燈具旗桿的設計卻不知所云; 下橋前看見一列[太魯閣號]火車通過, 可惜要拿相機拍照已來不及.

過橋就是頭城國中,校園寬廣延續到鐵軌邊,校門內矗立著鄉有體育館,這種現象在全省許多鄉鎮都可見到:找校地建體育館兼禮堂,產權與維護都歸地方政府,但學校有優先使用權,算是差強人意的共生方式.

蘭陽技術學院附近則是小而美的大學城, 到處可見出租宿舍的招牌, 騎車與步行的學生讓街道充滿熱鬧氣氛.

我從吉祥路右轉, 進入鄉鎮的[郊區], 左邊是<悅氏礦泉水>的工廠, 對面民宅內一隻黑狗吠叫不停, 女主人有點不好意思, 冷冷的說給狗聽: ”再叫! 等一下就被抓走了.”說得也是. 不遠處有間停業的廠房前, 一棵不知名的樹, 樹身長滿凸瘤, 看起來很特別.

走到吉祥橋,已有5500步, 吉祥橋跨越福德坑溪, 溪邊築有堤防; 對我而言, 在堤防上健行是全新的經驗, 入口處立牌禁止任何交通工具進入, 應該不會有車輛來打擾; 堤防兩側長滿雜樹, 堤肩上還被種了一些蔬菜, 很誇張; 春天多雨,溪床竟完全乾涸, 看不到一滴水, 也很奇怪.


回到頭城市區, 我先到火車站找印章, 站務人員很熱心的提供圓形章: [鐵路之旅~小站巡禮紀念章,頭城站], 還幫忙在明信片上寫地址, 斜對面郵局的林小姐, 則幫忙蓋實寄戳, 加送一枚[龜山島]紀念戳章, 功德無量. 謝謝他們.

程經過頭城國小時, 我特別注意到國小的校門門柱, 古樸造型及上頭的校名題字, 斑斑駁駁的程度顯示其已歷史悠久, 身為<開蘭第一城>的首間小學, 大概只剩下這些門柱見證其風光. (ps.門柱猜測建於台灣光復後, 無關日據時代).


經歷了台2線第二趟的恐怖健行, 又見烏石港, 港邊停放幾艘賞鯨船, 幾個外勞沒事騎腳踏車閒逛, 不見遊覽車與客人, 烏石港其實很平靜, 很空曠, 喝杯咖啡吧.

今日共走8.6公里, 13,250步, (walking day: 2008-3-17)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櫻芝處處,見驚喜




到了三芝, 才發現自己錯過一場精彩饗宴, <櫻芝節>的活動剛在3月2日結束,不過, 櫻花依舊在~~綻放, 水車也照常輪轉, 梯田更放滿水準備插秧; 三芝變了, 透過這趟健走, 徹底改變我對三芝的觀感.

離開台北時, 天空下著濛濛細雨, 心情有點慵懶, 要走不走, 一直舉棋不定, 直到進入遊客中心, 還是拿不定主意. 經過服務人員的推薦, 我就先開車上山看櫻花, 在櫻芝農場前, 有成片桃紅色盛開的櫻花林, 旁還有2棵白色的吉野櫻, 樹不高, 就在眼睛的高度, 花開得正是時候, 雨滴落在花瓣上, 更見顏色, 謀殺了許多數位空間.

回到遊客中心, 雨似乎停了, 就上路走吧! 順著源興路往三芝街上, 右轉往北走上台2線, 經過郵局時突然括起強風, 竟微有寒意, 當機立斷, 在gore-tex的雨衣內部加穿一件windstopper的pile, 總算撐住了. 北海岸今天剛好有自行車比賽, 路口有警察和義交站崗, 原本我打算拍些比賽的車隊, 但時間算不準, 只好放棄.


從陽光街對面轉進北14線縣道, 沒有車輛的騷擾, 走起來就很自在; 風勢仍然持續, 但轉個方向, 不再迎面而來, 感覺上舒服很多. 北14線劃有自行車道, 方便民眾騎乘, 步行者當然同蒙其利. 沿途常可看到櫻花樹, 小小棵也開了一些花, 這就是三芝地方上足以自豪之處, 他們把櫻花當成重要資產, 將它遍地種植, 隨處可見, 到了春天, 花開滿鄉, 眾多遊客就將不請自來.


走回台2線, 天空轉暗, 雨勢加大, 我才警覺到, 好像少帶一把雨傘, 反正已經來不及了, 只能硬撐下去, 看著遠方(其實沒多遠)的高樓大廈, 加快腳步吧.



八連溪橋旁的大石碑及溪邊通道引起我的注意, 拿出地圖研究, [好像]可以通到遊客中心. 我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給它闖闖看!


順著溪畔步道, 見到許多花架種有攀爬植物, 都在等待春天來臨; 地面因下雨略顯濕滑, 要小心腳步, 但整體感覺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 溪岸建得很高, 離水太遠, 也沒看到有台階可以下去親水.


走了約20分鐘, 終於看到一座紅色拱橋, 和旁邊的大水車, <福德水車公園>到了, 這裡是三芝的觀光重點地區, 公園串連<遊客中心>與<源興居>, 加上溪畔步道, 以人工造景而言,成功!

今日共走9.8公里,15,600步, 創新最遠記錄. (walking day: 2008-3-14)
後記:
三月天, 乍暖還寒, 正是外出健走好時節, 我特別挑在3月, 連3天, 走3個名稱帶[三]的行政區, 分別為: 12日三峽, 13日三重, 14日三芝;
最有趣的, 三個地方代表三個不同等級, 有[]~三芝, 有[]~三峽, 也有[]~三重, 更巧的是, 走三峽那天出大太陽, 三重則是陰天, 不冷不熱, 到了三芝, 雨下不停淋得一身濕, 很好玩吧.
呼應我的玩樂哲學, 數字自己掰, 樂趣自己找, 快樂人生就會自己來.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城市邊緣,邊緣城市



看到<三重>這個字眼, 你會想到什麼?

我在規劃三重的健走路線時, 覺得很困惑, 原來三重的面積這麼小, 除了二重疏洪道與河邊公園外, 全部都是已開發的街道, 我決定街道與疏洪道二者都要走, 就從前年曾拜訪過的<三重國小>當起點.

三重國小旁邊有捷運蘆洲線的工程, 剛起步就來趟震撼教育, 走在鋼板與圍籬邊, 車輛不時從身旁呼嘯而過, 總有些不適應. 幸好很快就到龍門路口, 左轉忠孝路直走可以到<二重國小>.

這段路可說是三重街道的小縮影, 有騎樓, 但高高低低, 通過巷子口, 要上下2個台階算是最少的, 騎樓內, 什麼東西都有可能擋路, 行人只能找路繞過; 路邊也有狹窄的人行道, 但比騎樓更慘烈, 堆置的雜物ˋ櫃子加上機車停放, 行人被迫乾脆走上馬路還比較方便; 形式上有慢車道, [僅]供停車, 所以, 有時我必須繞過第一排機車, 及第二排汽車, 衝上快車道再快閃回來, 有夠誇張的.

<二重國中>旁, 於有完整ˋ夠寬的人行道, 但不要高興得太早, 隨時要小心地上有狗屎; 同樣的人形道,在<二重國小>旁就乾淨很多, 有句笑話說: 小學生是全國最遵守規矩的年齡, 年紀越大越遭糕.

終於, 我[冒險]通過疏洪東路的車陣, 從大有街爬上堤頂, 面對廣闊的公園綠地,心想, 好家在, 總算可以鬆口氣了.

>>二重疏洪道的開闢, 顧名思義, 是為了紓解短期內過於集中的淡水河河水, 把河水引進疏洪道內作為緩衝, 減低主河道的洪水, 因此, 它是備胎, 平時空蕩蕩的, 連大樹都很少, 僅拿來當休閒運動的場地和車輛通道.

地方政府在疏洪道內規劃一些基本設施, 草地, 步道, 花圃, 和簡單的健身設備, 如此而已, 整體顯得很開闊, 疏洪道內還有一間<萬善同>, 很多民眾到此追求明牌, 成為人群最多的地點; 我是第一次經過, 感覺怪怪的, 也許其他人對我也是感覺怪怪的: 怎麼會有人獨自一人背著背包來此閒逛?!

走在疏洪道正中央的自行車道上, 飛機三不五時從頭頂飛過, 十分悠哉, 縣政府最近弄出一大片的波斯菊花海, 可能想跟台中新社鄉比美吧.

我由捷運路前跨出堤防, 回到市區, 經重陽路ˋ中山路到市公所找資料, 服務台小姐很熱心, 但沒有我要的東西, 顯然這裡不太重視觀光產業. 市公所對面, 有座市立運動場和體育館, 我很訝異, 竟然有400米跑道, 旁邊還擺設許多健身器材, 大白天依舊有許多市民很認真的使用.

回到三重國小旁, 我刻意到巷子裡的<大有製墨廠>參觀, 負責人陳嘉德先生是位曾獲得<薪傳獎>的大師, 陳公子幫忙在明信片蓋上<手印紀念墨>戳記, 算是漂亮的 ending.
今日共走13,600步, 很健康. (walking day: 2008-3-13)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三角湧,多面向再生




<台灣鄉鎮健走> 的第二站, 我選在台北縣三峽鎮, 這裡以<鎮>為名, 可以想見早年也曾是繁華過的, 鎮上景點不少, 且具有多面向的內容, 可以吸納不同興趣的遊客.

我把車子停在三峽國小後門邊, 以避開熱鬧的早市, 轉過和平街, 穿過喧囂叫賣的市場及人群, 先到<清水祖師廟>拍些照片, 重點在龍柱的細部表現.

>>清水祖師廟以石雕龍柱聞名, 早期在李梅樹大師的領導下, 嚴格要求每個工作細節, 而能留下許多藝術珍品, 後來管理委員會引進中國[石刻], 雖然完成建廟工程, 卻引發爭議;依我的見解, 石雕與石刻, 境界高下分明, 兩相對照, 更容易有所比較.


在前往三峽拱橋途中, 要經過民生路,沿途以販售日用品為主, 異於和平街的蔬菜水果, 其實, 觀察攤商叫賣, 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三峽拱橋造型優雅, 比起其它跨越五寮溪的新橋, 我很認同地方上願意保留這座現在只供行人及機踏車使用的舊橋, 和重建三峽老街一樣, 新舊並列, 更能吸引外來遊客.


過橋後, 我直接到<李梅樹紀念館>, 本日休館, 已成常態, 民營的文化傳承, 又沒有金主支持, 本來就很辛苦. 我喜歡拿<李梅樹紀念館>與<三峽藍染工坊>作比較, 兩者都以文化為號召, 發展現況與前景, 卻截然不同,後 者越做越盛, 甚至還擺出<三峽藍染節>的氣勢, 說句玩笑話, 我建議李家子女可以將大師作品的內容商品化, 在老街上直接面對消費者, 夠嗆吧.



經過台3線路段, 我轉入北108縣道, 就要往白雞山, 在到達民義國小前, 往來車子非常多, 又沒有人行道, 步行者只能自求多福, 左閃(卡車)右避(路面), 感覺上很差.


途中, 眼角瞄到一塊大石碑, 寫著: <錫記玻璃科技博物館>, 哇塞! 這裡竟然有博物館, 原來是一家專業製造醫療或實驗室使用的玻璃器皿的工廠, 承蒙老板熱心接待, 帶領參觀展示間, 還幫忙在明信片蓋公司章, 證明到此一遊.



再往上, 都是緩坡, 走得滿身大汗, 全身濕透, 登山者可以在榮民之家前改走白雞山環形階梯步道, 以避開車輛. <白雞行修宮>是我今天的終點站, 入口處有攤商街, 以食品為主, 熟客會在茶行泡泡茶, 交誼一番; 宮旁有三棵開得滿滿的櫻花樹, 很耀眼, 我又厚著臉皮, 請宮裡的執事先生在明信片正面, 蓋上<關聖帝君>方印, 感謝感謝.


老朋友黃先生伉儷開著X5從台北趕來, 接我下山, 又讓他破費, 帶到三峽最出名的<榕樹下>午餐, 實在太好了.


今天共走7.5公里, 12,200步. 後來獨自去逛三峽老街的步數未加入.(walking day : 2008-3-12)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溫泉依舊,溫柔在”足湯”





世間事, 總會有個開始. 總目標357個鄉鎮的台灣鄉鎮健走, 就從礁溪鄉開始啦.

揮別2月底的沙塵暴加陰霾天氣, 3月5日, 我選擇從礁溪出發, 一方面是離台北市不遠, 通過雪山隧道就到了, 加上去年曾來過好幾次, 熟悉路況和景點, 平常日子車輛稀少, 走在路上比較安全.

早上8點20分, 承蒙<希望基金會>連總監在圓山捷運站前合影留念, 送行, 單槍匹馬(應該改成: 單[相]機匹車) 地上路, 心裡竟有些許激動, 想到此後2年內的飄泊人生, 說什麼都是自找的, 油門就給它大力踩下去; 大道東去, 9點30分, 礁溪鄉公園路路邊的<宜蘭縣遊客服務中心>, 變成我的走遍台灣第一站的地標.

礁溪是溫泉鄉, 過去也以<溫柔鄉>見稱, 近幾年來, 礁溪人努力尋求轉移外界的不當聯想, 利用在地的溫泉及自然景觀, 成功地創造復甦的契機, 其中最特別的, 就是湯圍溫泉溝的<泡腳池>, 外地遊客不一定要泡湯洗澡, 但泡泡雙腳卻是個有創意的賣點, 老少咸宜, 大夥圍坐一圈~~共浴! 歡樂的氣氛總是High到不行.

我從公園路ˋ忠孝路到德陽路, 附近連同仁愛路一帶, 都是傳統的溫泉旅館, 一大早每間都有人在打掃門面, 可見生意不錯, 雖說是新舊雜陳, 卻也顯示有人願意拿錢出來投資更新, 以吸引更多遊客.

走過龍泉橋,眼前馬上變成標準的鄉村景觀, 林尾路只是一條可通行汽車的鄉間小路, 如果同時有汽車和機車會車, 雙方就都要讓一下, 可見其狹窄; 但是, 路旁圳溝, 潺潺的流水聲, 呼應著岸邊水稻田的秧苗, 不遠的山邊,佛光山與淡江蘭陽校區, 在青翠的山林間顯得很突兀, 經濟發展與傳統的, 令人懷念的聚落之間的角力, 似乎是無解的宿命.

田邊看到一位農夫, 臉上佈滿歲月的痕跡, 他慢慢地把稻草鋪在綠色蔥苗間的隙地, 我很好奇, 這麼做是為了防寒, 還是把稻草當肥料用, 結果, 農夫告訴我, 是為了減少雜草落地生長的機會, 正是: 不經一問不長一智.

在進入<十六結路>之前, 我刻意繞到<林美村>的<金棗文物館>, 這是一處典型的農業生產合作社, 當地盛產金棗, 農民與農會就把金棗相關的文物, 製作流程…… 等, 設置了文物館, 提供遊客增長見聞, 順便推廣金棗的相關產品. 果園裡已看不到金棗, 但在館前卻看到許多金棗放在鐵架上作日光浴, 金黃色澤在陽光下特別耀眼.

>>附近還有近來稍有名氣的<林美石磐步道>, 與<跑馬古道>齊名, 都是輕鬆的散步路線.

走過十六結路, 連上省道台9線往北, 我選擇中山路走礁溪老街, 這裡保留了傳統市集, 公所ˋ郵局ˋ吃的ˋ穿的, 生活必需品應有盡有, 我是識途老馬, 照舊在<礁溪肉羹店>拼一下經濟, 填飽肚子.

火車站前廣場還設置一座有棚架的<泡腳池>, 充分展現地方特色, 遊客們當然要當眾~~脫了~~鞋襪, 享受幾分鐘被看與看人的快感, 一股暖流, 從腳底昇起,舒服啊! 坐火車到礁溪的遊客, 千萬要把握這份免費的見面禮.

回到遊客中心, 已經十二點半, 足足走了3小時, 共13,900步, 不錯, 第一站就超越預定目標40%; 總結今天的路線, 走得很輕鬆自在, 沿途看到不少東西, 包括溫泉區, 文物館, 金棗, 蕃茄, 肉羹, 泡腳池, 都具有地方特色, 我還要特別感謝郵局及火車站的工作人員, 他們幫忙在明信片蓋章, 使我的礁溪健走充滿實質回憶.(walking day: 2008-3-5)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源起,源啟


騎單車環島, 最近幾年成為<愛台灣>的新顯學; 走遍全台灣每個鄉鎮, 更是許多台灣人夢想中的夢想, 想歸想, 卻不容易做到, 即使做到了, 若只是匆匆忙忙的蓋章又蓋章, 好像也若有所失, 到底有多少收獲, 可就見仁見智, 各自表述.

2005年底, 我丟下正式的工作, 開始思考要用什麼方式來走遍全台灣, 還算幸運的, 我找出一個所有鄉鎮市區都有的主題, 在 2006~2007的2年內, 我拜訪了357所國民小學, 完成第一回合主題式走遍全台灣的夢想.

2008年元旦, 紀政女士主持的<希望基金會>在台北圓山附近舉行<10公里健走>, 吸引很多人, 我也湊熱鬧去參加, 她的<日行萬步>的理念引發出我的第二個主題, 我想, 如果我可以在每個鄉鎮日行萬步, 應該很棒吧.

台灣鄉鎮健走, 就成為我個人第二回合走遍全台灣的企劃案, 預定要以二年的時間, 再走一遍全台灣357個鄉鎮市區, 每個行政區找出一條約7~10公里的路線, 徒步行走2個小時, 以超過1萬步的目標; 還要以明信片及照片作成記錄.

一次花2個小時去健走, 對我並不困難, 平時在家當宅男, 也常到附近山上走一走, 否則2小時很容易打發, 電視看一看就混過去了, 卻什麼也沒得到, <離家出走>, 至少還可以看看風景, 放鬆自己, 但要求自己到不同鄉鎮走不同路線, 總共要走357條, 這件事就從簡單的日常散步, 變成一件大工程, 一件要傷腦筋的企劃案!

我們都有在都會區行走的經驗, 卻鮮少有連續走上2小時的機會, 而在鄉鎮地區, 頂多會開車到特定地點, 根本不曾<腳踏實地>的長時間走在馬路上, 因此,規劃路線就是門學問, 每個鄉鎮都很陌生, 都需要排出適當的步行路線, 計算里程數, 安排交通工具, 以及其他瑣事, 要準備的事情很多, 實際執行時可以想見,還會有許多不可預見的突發狀況, 但是相對的, 我相信, 有驚訝之處必有驚喜之事.
依據第一回合的經驗, 我只要準備好操作模式, 就可以開始執行, 再去逐步修改,逐個複製, 若要等到把所有事情都準備妥當才敢去做, 那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我已經準備好了.
出發吧!
PS. 第一站: 宜蘭縣礁溪鄉, 已於2008年3月5日完成.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天母古道(下)~另類選擇



從古道入口前的停車場, 不走石階, 也可以改走中山北路七段219巷上山, 這是一條7米以下的柏油路, 平時汽機車不多, 有樹蔭, 也有坡度, 無論健走或散步都適宜.

這條路沒有響亮名稱, 雖說是大都市裡的巷子, 卻彎來彎去, 和一般巷子大異其趣, 219巷前段是住家大樓, 很正常, 但巷子會90度轉彎, 右轉過去很快就遇到一段狹窄的大坡道, 豪宅(至少是有高牆的獨戶住宅)的圍牆緊迫著巷道, 僅容一車通過, 健走者要注意安全,假日會有不少車輛閃過仰德大道的管制點, 由此上山.

通過窄巷後, 馬上豁然開朗, 房子沒有了, 巷道變成山上的小馬路, 兩旁都是綠樹, 走起來很悠哉, 往前有一叉路, 右邊通往著名的<慈悟寺>, 聽說(待查證)香客大多是富有人家; 叉路往左才是往陽明山,

這段路很有看頭, (1)左邊可看到行義路的溫泉區, 前面提到的環行步道就在正上方, 所以看到溫泉區的角度一樣, 只是高低落差之別;
(2)往前則有全台北市 <最牛> 的大違建, 賴姓地主在小山坡花費數億元, 打造出最不像房屋的建築物, 運來許多大石塊堆砌出迷宮般的花園, 市政府多次罰款, 違建也不動如山 (本來就是一座山)! 曾有一段時間好像要開餐廳, 目前則任其荒蕪, 地主傷財, 政府任令現狀存在, 可謂兩敗俱傷.

(3)路旁有座土地公廟, 距離<慈母橋>不遠, 廟旁牆上貼有四塊磁磚, 由上而下依序為: “鳴ˋ謝ˋ絕ˋ砲”, 什麼意思? 請到現場猜一猜.
(4)慈母橋只是座小橋, 走進去後別有天地, 特別在春天時節, 流水聲搭配鳥語花香蝴蝶飛, 很棒的感覺. 沿著溪邊小徑, 起伏不大, 不多久就見到前文提到的<翠峰瀑布>, 藏在小小的山凹間, 溪水不斷的落下, 有緣的人就到此盡情享受芬多精吧.

(5)在抵達第二展望亭之前, 還會路過2個和動物有關的地方, 一個是馬場, 從樹叢間隙往裡看, 真的有人在騎馬; 另一個是養羊的房子, 路上就聞得到不太好的味道, 招牌上說得很直接, 這裡可買到羊奶及羊肉.

以上幾個特別的地方, 都是個人觀察所得到的印象, 開車的遊客永遠無法享受得到.

上到第二展望亭就是陽投公路, 左邊往新北投, 又有好幾個分叉路, 可或經過簡易自來水廠旁的山路, 直攻陽明山公園的地標: 花鐘與櫻花林;

往右邊可以登上紗帽山, 經過1公里往上的石階, 就到山頂, 有著名的<反經石>; 若不上紗帽山, 順著陽投公路可直達前山公園與公車總站,

公園內有免費的溫泉浴室, 男女分開, 很多歐吉桑及歐巴桑天天來報到, 對有些不想洗大浴池的遊客, 公園邊有許多戶住宅, 可提供個人式的浴室, 論間收費或算人頭都有, 是另一種選擇; 若要更高檔的場地, 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國際大旅社, 絕對不容錯過,

>>到陽明山健走後, 泡個溫泉浴, 讓全身放鬆, 很快就能恢復元氣, 是必要的啦!

從天母走這個方向到陽明山, 大約90分鐘, 9,000步, 全程都是上坡的柏油路, 走來輕鬆愉快, 很適合銀髮族, 不過, 要特別提醒那些膝蓋已經有狀況的遊客, 儘量避免反方向過來, 因為從這段路雖然平緩, 但長距離下坡對膝蓋所會產生的壓迫感, 並不亞於下坡石階, 因此, 利用登山杖來借力使力, 減輕膝蓋的負荷, 才是正確的選擇.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天母古道(上)會傷膝?


遠近馳名的<天母古道>, 舊稱<水管路>, 建構於日據時代, 用來將山上的泉水以水管輸往天母地區, 也有人說, 這段路屬於<魚路古道>的一部份.
>>魚路古道是金山海邊以人力擔魚運往台北市的越嶺山徑, 目前以陽明山區擎天崗段最為週知.
坐公車到天母圓環, 就可看到數棵大榕樹排在警察局前方, 大多數遊客都在這處醒目的地標下集合; 到古道入口, 還要走一小段上坡車道, 路不遠, 正好可用來熱身, 準備面對1500個石階的挑戰.
>>走石階不同於登山小徑, 登山小徑高低不等, 步伐可大可小, 可自己調整變化, 石階則是硬梆梆的, 規格差不多, 走多了並不好玩.
連續1500個石階, 國內其他地方也不多見, 我不是很喜歡走天母古道的1500個台階, 走上去很辛苦的, 剛開始時, 一步一台階, 走不到一半, 可能就變成二ˋ三步一台階, 每個人都氣喘如牛, (路上蚊子不少, 要有被叮咬的心理準備).
一般人都分2段或4段慢慢走, 累了隨時休息, 不要太勉強; 有的勇腳15分鐘就走完, 但對那些第一次來的上班族而言, 平時很少運動, 超過40分鐘也很正常. 我就碰過血壓不好的朋友, 走不到一半就撐不下去, 怎麼辦? 休息後馬上回頭, 安全第一.
古道台階旁仍保留輸水幹管, 經過時還可聽到流水聲; 石階盡頭處有涼亭, 旁邊有攤販提供免費試喝飲料, 也可付錢買到冷飲, 有人就有商機, 在此處也不例外.
由此展望天母地區, 視野極佳; 過涼亭左轉, 為一段平面的環形步道, 下面也埋有水管; 路面平坦, 又有樹蔭, 走起來很舒服, 步道對面可看到行義路旁的溫泉區, 是離台北市中心最近的溫泉加美食勝地;
再次見到另一涼亭時, 可聽到水流衝擊聲, 原來下面就是<翠峰瀑布>, 水量隨季節調整, 別有情趣; 由翠峰瀑布順著水流, 可出慈母橋接紗帽路回天母圓環.
遊客若不下翠峰瀑布, 走步道繼續前進, 在石階的最盡頭, 就是<下東勢產業道路>, 右轉可抵達文化大學, 左轉則過小橋後可上陽投公路. 也可過小橋立刻右轉, 便是一條有趣的人車分道的步道, 順著溪岸, 只見溪中佈滿大大小小的褐黃色石塊, 見證陽明山的硫磺溫泉, 不是蓋的. 這段步道不長, 約10分鐘可走完, 最後有一小段上坡石階, 就可接上陽投公路.
>>我特別建議, 要走天母古道的朋友, 儘量只走單趟, 由下往上, 比較費力, 但保證要流不少汗水, 心跳也會超過130, 可以達到燃燒脂肪與鍛鍊腳力的健身效果.
上去以後往文化大學或陽投公路, 再坐公車下山. 有些勇腳喜歡衝上去又衝下來, 不到一年, 膝蓋就差不多要找醫生了, 因此, 我為這段台階, 取名為<傷膝古道>, 絕非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