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古蹟的真實面貌

<<第122站>> 台中縣大甲鎮

我對大甲的印象, 早期是藺草做的草帽, 和鐵砧山的傳奇故事, 近年來變成以鎮瀾宮為主的<媽祖回娘家>活動, 每年不知有多少人走了8天7夜全程參與, 宗教的力量令人動容.

依照已經建立的標準作業模式, 我會找國小或鄉鎮公所為出發點, 一方面是舊地重遊, 又接近當地的鬧區, 資源較多.

2年多前我就到過[大甲國小], 當時的林校長拉了一位退休老師一起在<100週年紀念牌>前拍照留念, 今天再來, 旁邊多了塊110週年的牌子, 這個創意很實在, 依此類推, 50年以後, 到時就會變成一大片紀念群組了.

往水源路方向, 要先通過鐵路地下道, 整段路呈現大S形彎道, 這是太靠近火車站的必要之惡, 對過往車輛而言, 地下道總比平交道好些.

[大甲高中]外面貼滿大紅榜單, 昭告XX同學考上大學, 長長的名單, 表示升學率應該很不錯; 最近看過很多學校, 流行在圍牆上掛布條, 內容不外乎得到這個獎, 或那個優勝, 似乎成為一種潮流, 天知道有沒有人在看.

台1線經國路應該屬於外環道路, 避開熱鬧的市區, 才會有空間設置安全島, 是本地最有型的街道, 不過, 也只有學校外面才有比較像樣的人行步道, 其他路段免談.

我在大安港路上找到很不起眼的[橫圳橋], 附近都是鄉間小路, 大多數田裡都已完成春耕後放滿水, 芋苗或秧苗早已就位, 細細的身影和水中倒影都整齊排列著; 當然那些另有打算的, 則任令鮮黃色油菜花迎風飄逸, 去滿足當季的, 多到數不清的小白斑蝶, 撐住場面.

有2次我勇闖田間路, 但都走到田梗末端沒路了, 只好回頭走馬路; 雖說: 路是人走出來的, 但也要看在誰的地盤上, 都市來的人, 終究還是要走回都市裡.

[文昌祠]被列為三級古蹟, 門面因此整理得有些新穎, 幸好包括燕尾在內的外觀格局都保留下來, 沒被現代化處理. 我仔細觀察, 室內屋頂仍然維持條狀木板, 沒有大肆改裝, 雖然略顯空蕩, 卻是原汁原味, 外牆下緣也保留卵石堆砌的基礎, 已非常少見.

不遠處的大廟, 鎮瀾宮裡面信徒人來人往, 外面也不得閒, 一輛賓士新車由工作人員施法祈福, 吸引很多民眾圍住觀賞;

最近幾年來, 媽祖文化已經成為台灣鄉土文化的顯學, 結合宗教信仰和創意商品, 包括公仔, 吊飾, 服飾……等周邊商品都賣得嚇嚇叫. 有機會來上香的話, 廟方還提供3顆大印章免費蓋印作紀念, 請勿錯過.

<<經過路線>>大甲國小~中山路~車站地下道~甲后路~水源路~中山路~經國路~大安南路~橫圳橋~橫圳路~賢仁路~和平路~育英路~大甲國小~終點

今天共走9.5公里, 15,600步, (walking day: 2009-2-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