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努力成為現代都會



<<第26站>>

這一波豪宅市場的大漲風, 對土城市幾乎沒什麼影響, 因為台北捷運(板南線)已經通車了, 缺少新題材可以發揮.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經過十多年的大開發, 土城都會型態也差不多定型了.

我還沒有坐過到土城的MRT, 因此特別選擇以[土城站]為出發點.

走出捷運站, 我卻是一片茫然, 根本搞不清楚到底要往那邊走才對; 我跟路人甲之間有段有趣的對話:

“請問,往板橋方向怎麼走?”
“你可以搭捷運去呀.”
“我才剛坐捷運過來的.”
“你要走路去板橋喔? 很遠耶!”
“我不是要走路去, 只是想請教, 往這個方向對不對?”


我又學到一件教訓: 在都市裡健走, 有了地圖, 還要有指北針, 自己就可以確定東西南北的方向.

[金城路一段]路開得很大條, 車少但車速很快; 路邊空地尚未開發, 顯得很空曠, 也沒有高樓大廈的壓迫感,

往前的[明德路一段], 情形類似, 只是路寬較小, 雖有人行道, 但總是不很順暢,路邊停車格多備而不用, 成為變相的人行道, 世界很奇妙, 其他地方多的是車與人爭道, 這裡卻是人與車爭道.

[清水高中]前的人行道有台北市學校的風範, 估計至少5米以上, 又有成排綠樹,今天豔陽高照, 刺眼的陽光在樹蔭下收斂很多, 我就是喜歡這種空間.

路的對面看到2座[社區公園], 柵格式的木頭步道或階梯, 涼亭, 綠樹, 草地, 都能幫僵硬的水泥叢林加分, 小小的公園花費不多, 也沒有什麼收益, 但是, 這就是社區公園存在的理由: 我們需要有可以喘口氣的空間, 更需要有那種可以喘口氣的感覺.

再往前走, 又看到金城路, 青雲路, 原來我的路線是條環狀道路, 會與走過的道路再次交叉, 有些怪異的感覺.

更奇怪的, [土城看守所]以前建在荒郊野外, 現在卻成為都市中心, 被許多高樓和繁華的商業區包圍著, 新住民(後來的居民)能不能把原住民(看守所)趕走, 好像還有得吵的.


[海山高工]與[海山運動場]附近, 屬於老市區內的文教地區, 人行道比較寬闊, 但是轉入[中央路]後, 馬上變了個樣, 包括騎樓下都對行人很不友善; 到了[中華路]與[城林路]口一帶, 更慘, 雖然這邊道路很寬, 不僅人行道舖面紅磚殘破不堪, 修車廠車輛亂停, 行人竟然還被強迫走上快車道, 我只能自嘲說:

“大概這裡沒有人會像我一樣用走路的.”

轉過中華路, 我心裡還在估算, [捷運永寧站]不知還有多遠, 沒想到, 一抬頭, 4號出口就在眼前, 好吧, 就收工了, 創下時間最短的新記錄, 只走110分鐘.

<<經過路線>>捷運土城站~金城路一段~明德路一段~立德路~學府路~明德路二段~中央路~員福街~中華路~捷運永寧站.

今日共走11,000步. (walking day: 2008-5-27)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觀音山腳,再造水岸


<<第25 站>>

提起[觀音山硬漢嶺], 我永遠不會忘記高中時期的故事,那一次, 小胖在下山時摔斷一條腿, 班上同學每6個人一組輪流, 終於把他扛下來, 上硬漢嶺有多累早就忘了, 只記得扛胖子確實很辛苦.

我沒打算去爬山, 就把車子停在鄉公所旁, 瑞芳鎮也有類似的公有停車場, 幫外來訪客解決停車困擾, 可算功德一件.

五股的市區不大, 走成泰路往成蘆橋方向, 很快就脫離熱鬧地段, 正式與往來車輛對決;

道路東側正在興建台64線(八里段)的高架橋, 工地圍籬貼近路肩, 危險性十足,我不想去冒這個險;

路的西側, 成排的四五樓建築, 騎樓根本無法連貫, 不止高低不齊, 更被各種障礙物(汽車,冰櫃,雜物……等)阻隔, 我乾脆走上慢車道還順暢些, 說實在的, 走得很辛苦.

途中我轉入西雲路, 人車很少, 小環境依然不友善, 但即使是走在路中央, 也不會感覺有壓力, 這才像話嘛!.

五股郵局蓋完章後, 我發現門前有個很醒目的招牌, 寫著”汽車提款”, 原來這裡地坪夠大, 開車的客戶可以”DRIVE IN”, 好像速食店得來速一樣, 坐在車上就可以領到錢, 很先進的.

隨後我走入成蘆橋下,進入疏洪道末端.

橋下的沙洲變成活動空間, 形成橋下有橋的有趣現象, 這裡設置自行車道, 往北可到達八里鄉的十三行博物館, 往南, 只要你不嫌累的話, 也可以順著淡水河及大漢溪, 騎到三重, 新莊, 樹林及鶯歌; 有報紙形容目前台灣<瘋自行車>, 台北地區沿著河岸構建的自行車道, 功不可沒.

天氣太熱,在橋下健走的人比自行車騎士還多, 但大慨只有我一個人會走出涼爽的橋下步道, 迎向陽光.

疏洪道本來就是為分散淡水河洪水而設計, 平時任其自然發展, 雜草叢生, 也可以有計畫的種植適當的植物, 地方政府開闢幾條步道舖面, 讓行人或自行車使用, 又保留幾處水池, 供人垂釣; 因此, 疏洪道內的自然生態十分豐富, 我就看到許多野鳥, 也聽見草叢裡不斷的鳥叫聲, 可惜我不懂鳥類, 分辨不出來.

我順著草叢中彎曲的步道,茫然而行, 竟然走到沒路了, 不得已走上高架橋下面的工地, 我根本不知道身在何方, 只是看著遠方的停車場,有路就走, 順著一條未開放的橋邊便道, 終於來到新五路與中興路的十字路口, 阿門, 探險之旅總算告一段落, 走出來了.

今日共走11,700步. (walking day: 2008-5-23)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復古與現代化並進



在我的記憶裡, 大約50年前, 我就曾經坐小舢舨, 由板橋渡河來到新莊; 現代人渡河, 當然是花大錢建大橋, 來增快移動的速度, 傳統與現代之間, 總會有衝突, 卻不得不然.

Kent和我在輔仁大學下了客運車, 早上七點半, 路上已是車水馬龍, 轟隆轟隆之聲, 不絕於耳, 有如帶來一場震撼教育, 頓時讓我們昏了頭.

進入福營路, 路況更加誇張, 這裡有2條對向的巷子, 都是單行道, 摩托車密密麻麻的衝進衝出, 我們不敢順向走, 以免被摩托車從背後撞上來, 逆向雖然危險, 但至少可以閃過車輛, 比較安全.

新莊路也就是新莊的老街, 與縱貫公路(新路)平行; 台灣的老街改造, 喜歡把路面舖上各種石塊, 做成適合行人走路的味道(假象), 這邊也是如此, 問題是, 車輛駕駛誰理你呀! 照樣殺進殺出,尤其在上班趕路的時段, 行人只能在會動(行駛中)與不會動(停放路邊)的車陣中自求多福.

走過新海橋頭後, 終於到達[廟街區]. 車潮已過, 街坊安靜許多, 兩旁房舍新舊雜陳, 沒有三峽老街的整齊, 卻感覺比較親切, 親近行人; 店面大多還沒開門, 攤販已陸續出現, 為老街帶來人氣.

街上有許多間廟宇, 所以稱為廟街, 附近有廣福宮(二級古蹟), 慈祐宮(三級), 文昌祠(三級), 武聖廟(三級), 保元宮, 地藏庵…等等, 我特別留意到: 廣福宮的簡單, 清爽, 沒有一般大廟的金璧輝煌, 深沉中自有祂的意境.

文昌祠近幾年來很熱門, 每到大考時期, 都能號召許多考生拿准考證來祈福, 寄望能夠考上好學校. 祠前有座[敬字亭], 用紅磚堆砌而成, 很樸素; 敬字亭原本是客家人用來焚燒用過(寫過字)的紙張, 表示對文字的敬重(不可當垃圾處理), 可惜亭子被鐵欄杆圍起來, 似乎已經失去實用性.

新莊路走過了, 我們來到[響仁和鐘鼓廠], 這是一家名號響噹噹的傳統工藝工廠, 包括[朱宗慶打擊樂團]及[優人神鼓], 都指定用他們的產品, 王老闆百忙中還指導我們參觀廠內收藏, 感恩啦!
跨過繁忙的中正路, 切過建興街的菜市場, 就到達[運動公園], 公園被4條馬路包圍, 園內包含棒球場, 體育館, 剩下的綠地其實不太大, 但配置
有高低起伏的小丘, 改善了視野, 新的都會區就需要這樣的綠地, 比例越多越好.
[文化中心]也在附近, 當然要進去舊地重遊, 也讓Kent可開開眼界, 館內經常有藝文展覽, 3樓的[偶戲館]卻只擺放一些布袋戲偶, 和宜蘭市的戲劇館比起來,顯然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離開文化中心, 順著中平路, 新泰路, 我們到新莊郵局蓋章, 結束新莊之旅, 走過傳統廟街, 也看到新興都會, 我必須改變對新莊的認知, 給予正面評價.
今日共走13,300步. (walking day: 2008-5-21)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蘆草與沙洲不見了



蘆洲是城市發展的後起之秀, 幾年前, 當地人口突破15萬而升格為縣轄市時, 著實嚇我一跳, 因此我帶有一些[探險]的心境, 想去認識這個崛起的新都市.

蘆洲市區的街道彎來曲去(台語), 弧線形的中山一路帶出三民路, 中正路, 中山二路, 確實有些複雜, 對外地人來說, 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進入狀況.

轉入中正路後, 我終於有了方向感. 2年前到過的[蘆洲國小], 校園中央變成大工地, 當時的那頭水牛雕像還好吧!? 我不知道.

[李氏古宅]隱身在巷弄內, 整建過的門面有模有樣, 團體要事先預約才能入內參觀, 我當然被擋於門外. 回家後查資料, 原來李家出了個黃埔二期的李友邦將軍, 雖然在1952年被當局槍斃, 門前紀念館的題字卻署名為馬英九先生(當時為國民黨主席), 有些詭異.

我原本要轉往[樓厝生產道路], 卻在中正路右轉後又迷失了方向, 地圖上看起來很簡單, 走起來竟抓不到要點, 怪哉. 後來總算在[和尚港]附近向當地人問路, 才確定應該要怎麼走.

樓厝生產道路是個怪名字, 正式名稱為復興路323巷, 路旁都是工廠, 盡頭為捷運機廠和客運站, 貨車和公車川流不停, 空氣品質很差.

往前經過復興路, 民族路, 信義路, 街道都不寬, 也都停滿汽機車, 與三重或石牌相類似, 只是這裡多些小工廠, 混雜在商店和住宅之間, 顯得更加凌亂; 對行人而言, 走上馬路絕對比走騎樓暢快一些.

回到鬧區,滿目盡是高樓大廈, 商店也是櫛比鱗次, 好不熱鬧, 展現現代都市的物質表象, 只不過,隔一條街之外, 四五樓的混凝土叢林依舊主宰著大部份地區, 工廠與早餐店仍是最搶眼的行業.

有位當地人告訴我: "蘆洲人擁有的雙B車佔人口比例, 世界最高.”或許吧, 對我這種愛走路的人而言, 是該找輛車子來逛蘆洲.

<經過路線>:中山一路~中正路~蘆洲國小~李氏古宅~三民路~水湳路~仁愛路~清海宮~復興路323巷(樓厝生產道路)~復興路~民族路~信義路~中山一路~和平路~光華路~中正路~阿福的書店~空大郵局(終點)
今日共走13,800步. (walking day: 2008-5-20)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摩登景點,不再悲情



九份郵局的小姐, 手裡拿著郵戳調整日期, 同時問我說:

你就是剛剛從瑞芳走路上來的那個人嗎?”

哇塞! 小姐, 你好厲害, 竟然看出來我是走路來的. 原來, 她騎車到郵局上班途中, 看到有人單槍匹馬往九份山上走, 覺得很好奇, 順口問問看, 竟然就猜中了. 可見,從瑞芳走到九份, 有些不太尋常.

[瑞金公路]就是[台102線] 前段, 鎮內叫明燈路, 非假日又是清晨, 只有一些當地小自客和公車經過, 沒有可怕的砂石車, 對步行者而言, 屬於[友善]級的道路.
過侯牡公路交叉路口後, 開始上坡, 到達[梳榔腳步道]前, 往北(左手邊)可看到深澳港海岬及基隆嶼, 海岸地形非常有看頭, 可惜今天天空灰濛濛的, 拍不出好照片.

進入九份地區, 最先看到派出所及遊客中心, 由旁邊的[豎崎路]往上走, 還有一處[多媒體中心], 可免費觀賞介紹九份的影片, 要看門道, 就在這裡.

九份因[悲情城市]等幾部懷舊電影而聲名大噪, 吸引大批觀光客成為著名景點; 事實上, 舊房子大多已經改建增建, 即便門面可以做出懷舊風格, 商品卻很摩登; 階梯及小巷依舊存在, 人擠人, 肩碰肩, 變成了大賣點, 時空交疊(縣政府的文宣用語)所產生的錯置感受, 莫此為甚.

走出充滿商業氣息的迷宮, 回到金九公路, 路旁到處可見收費停車, 沒開店的一樓與任何空地, 都拿來收取計次100元, 這算是周邊產業吧.


金瓜石離九份不到2公里, 走路只要30分鐘, 由於沒有受到媒體的關愛, 有幸能保存大部份的原始風貌, 連政府經營的[黃金博物園區]也是以重現早期風格為號召, 值得深入體驗.

園區內整理過的建築物, 包括宿舍區, 煉金樓, 太子賓館, 新建的黃金博物館, 都有導覽人員提供詳細資訊, 串連全區的步道也很好走;
我特別喜歡[金瓜石郵局]前的那棵大樹, 對映周遭的古典建築, 頗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使整體環境活了起來.
結束今天金瓜石與九份的行程, 我坐客運車下山回瑞芳市區, 車上聽到2位中年婦女討論九份的市場狀況, 她們並不樂觀, 因為, 觀光客團來團去, 台灣人不會買(沒說原因), 日本人看不上眼, 只剩香港和新加坡人會花錢, 人很多, 沒用!
今日健走,共走12,800步. (walking day: 2008-5-15)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煤鄉不復,徒留歔欷


台灣北部曾經產煤炭也產黃金, 但由於先天環境惡劣, 開採成本與風險都不斷昇高, 這個行業就沒落了, 雙溪鄉曾見證過煤炭產業的風光時期, 現在回歸平靜,真的很安靜.

前次在平溪鄉, 由十分站單向走到菁桐站,坐火車回十分, 今天的路線, 則是從雙溪火車站走到牡丹站來回, 直線里程少了一半, 卻可以雙向觀察.

早上8點, 我走上 [台102線], 這條路很單純, 純粹就是鄉間道路, 零星的住家散落路旁, 小塊田園種些有的沒有的, 有些根本長滿雜草, 反正, 一切都是懶洋洋的.

突然看到路旁有2棵莿桐樹, 樹幹約比人類大腿粗, 樹上滿滿的鮮紅色的花朵,令人驚豔. 不遠處, 有幾隻白鷺鷥和黃頭鷺鷥, 低頭猛啄, 有人走過, 就展開雙翅飛得遠一點, 鷺鷥飛翔的姿態其實很優雅, 您認為呢?
一路上, 電線桿間延綿不絕的掛滿燈籠, 寫著: <慶雲宮建宮50週年>, 我有些納悶, 這會是我去過幾次的那間廟嗎? 過牡丹社區入口, 謎底揭曉, 一間大廟就在眼前,抬頭看到[慶雲宮]三個大字, 奇怪, 怎麼會是這裡? 我完全沒印象!

宮裡有位幫忙的先生為我解開謎團, 原來, 雙溪鄉有2間慶雲宮, 一間在牡丹村,眼前的這間是[牡丹慶雲宮], 另一間在三貂村, 通稱[三貂慶雲宮].

後者規模簡樸, 建在小丘上, 庭前有棵大榕樹, 見證本宮的歷史悠久, 宮內牆上還保留磁磚書寫的奉獻名冊, 我找到幾個熟悉的名字, 家父也在其中.

我家跟鄉內的牡丹煤礦有些淵源, 家父可說是在此[起家], 以現在術語來說, 他老人家在這裡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奠定財富的基礎; 牡丹煤礦早已不存在 , 我的朋友黃先生曾帶我到坑口尋找舊時遺跡, 荒煙蔓草之外, 只剩幾處傾頹的磚牆, 老實說, 我看不出所以然來.

[牡丹村]倚著牡丹溪, 鐵路凌空而過, 村內屋舍尚稱整齊, 和貢寮老街有些類似,卻冷冷清清, 少聞人聲.

[牡丹車站]前方的空地, 以前應該是集煤場, 保留變成停車場, 和車站內一樣空蕩蕩的; 地方產業的消失, 又沒有觀光資源, 誠如前述奢老的描述: 年輕人必須到外面討生活, 村內就慢慢, 慢慢的消沉下去.

回程在路上遇到一群自行車騎士, 互相打個招呼, 他們在火車站前休息喘口氣,很快又離開了, 帶不走寧靜的山水, 也沒留下什麼消費; 雙溪鄉, 是需要加點油.
今日健走,共走13,100步. (walking day: 2008-5-14)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坐擁東北角海岸


貢寮鄉位處台灣東北角, 包括草嶺古道,核四廠, 福隆海水浴場+火車便當, 龍洞……等著名地點, 都在其內, 另有個比較少人知道的[三貂角燈塔], 則是台灣陸地極東之點.

觀光局直轄的[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所設置的幾個遊客中心, 地點都選得不錯, 可提供給遊客充足的資訊, 我特別喜歡他們的停車場, 免費, 又放心.

離開福隆遊客中心, 馬上要面對台2線, 這條濱海公路大車特別多, 又擅於橫衝直撞, 走路的人心驚肉跳之餘, 只能有自求多福. 到[北40線]入口之間約2公里, 可形容為:磨練與考驗自己的反應能力, 退化了嗎!

北40線路面不寬, 車輛也少, 很平靜的感覺, 就像旁邊平行的[雙溪河]一樣, 景觀不怎麼樣, 但走起來就是很舒服.

很快就到[貢寮國小], 2年前來找過張校長, 我還記得他講的2個故事, 當年他初任老師, 分發到本校, 學生有1,000人, 現在他回來當校長, 學生只剩100人, 見證鄉下學校的變遷.

第2個故事是他申請經費, 把隔開校地的小溪, 保留一半作自然生態, 另一半加蓋, 把運動場完整的連結起來. 我很佩服這個創意, 特地拍照存證.

校園內有座雕塑品, 正好是我的目標工作之一: 尋找[國民小學百週年紀念物] , 目前台灣大概有200多所小學, 建校超過100年, 我將會一一去找出來.

[貢寮火車站]是我今天的轉折點, 看我一個外地人在車站內閒逛,值班副站長很熱心的打招呼, 和他閒聊二句, 順便問清楚路況.

[貢寮老街] 保留了原汁原味, 也許因為鄉內風景點很多, 不差這一個, 老街顯得很冷清.

[台102線]被視為塞車時的替代道路, 路面當然寬闊許多, 坐火車走[草嶺古道]的遊客, 多由此進入[望遠坑]及[跌死馬橋], 再走到[虎字碑]和[大里天公廟]; 這段路雖無趣, 但可以走得輕鬆,安心.

回到遊客中心取車, 已經11:30分, 本來想去[福隆火車站]前吃鐵路便當, 想了一下, 還是先到[澳底郵局]去蓋章及拍照, 就順向回台北了.
今日共走14,600步. (walking day: 2008-5-13)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房地產的一級戰區


林口是個濱海的台地, 常年風勢強勁, 居住人口較少, 但受惠於高速公路通過與機場捷運的美夢, 每隔幾年就會被房地產業者炒作一番, 目前正值高峰期.


早上七點半, 林口國小附近已經很熱鬧, 送小孩上學的家長車來車往, 路邊小販也及時上場, 製造第一波的壅塞, 八點過後, 我繞了一圈後回來停車, 整個區塊竟已恢復平靜, 想停那個位置都可以.


我由竹林路, 逕行中山路, 看到中正路的菜市場, 就右轉順著牌樓逛了進去, 這裡的前半段聲勢嚇人, 竟可以在巷子中央, 像士林夜市一樣, 加進一整排攤販, 叫賣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


後半段是一般商店, 巷道鋪設連鎖地磚, 平整又不積水, 不錯走. 這段路不在我規劃的路線上, 走過之後才驚覺到, 好像迷路了!?


隨便找家商店問路, 老闆也隨便指點我, 說:你到那邊再問問看. 什麼跟什麼嗎!當下下定決心, 就往仁愛路方向賭它一把, 反正走錯的話, 頂多再走回來而已.


路上經過一座土地公廟, 很新, 比較特別的是, 這間廟門前安置8隻石獅子, 4隻向內, 4隻向外, 不曉得有何特別意義.


林口鄉公所新建大樓也在仁愛路上, 頗具規模, 據說是利用台電回饋金蓋的; 我試著向公所員工要本地地圖, 嘿! 竟然真的有, 只要簽名就送一份, 還附贈林口鄉都市計畫街道圖(印在反面); 有了地圖, 啥麼都不驚啦.


路過林口高中, 校門前的龐大石塊清楚的刻著校名, 只是, 我搞不懂, 為什麼要把大石塊架在不大的紅磚基座上, 看起來像似大香菇?


仁愛路與文化一路的十字路口, 設置2處運動公園, 與路旁漂亮的大樟樹, 構成本地最佳綠色景觀, 這個區塊與後面我所走過的文化二路, 三路比較起來, 我的感想很沉重, 因為, 種樹的速度比不上蓋房子的速度, 等到房子蓋起來, 綠樹也很難長得夠水準!

文化二路三路之間規劃為商業區, 這裡正大興土木, 一棟高過一棟, 我不禁又要問: 林口鄉憑什麼需要像台北大直美麗華商圈, 相等規模的高樓大廈群商業區??

不過, 扶輪社認養的忠孝公園, 其規模讓我見識到本地人對地方的熱忱, 總算補回許多信心, 不虛此行.

[竹林山觀音寺]是今日健走的終點,寺廟正在整建,以圍籬(大鋼架)來看待其規模,落成後想必相當可觀;這座地方信仰中心的前庭,是個大花園,包含了水塘,亭台樓閣,樹林,都是其他廟宇所難得擁有的好環境.

從比利時回來後,今日恢復健走,共走13,000步. (walking day: 2008-5-8)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比利時照片(二)

2008年4月26~30日到比利時參加國際越野健走,順道參觀幾個城市,將所拍照片放在個人的網路相簿,只要點擊下列網址,即可連結參考: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ozsun357/Countryside2008

<說明:> 這些照片是健走經過的鄉間路徑所拍攝的, 幾乎沒有汽車, 偶爾有腳踏車來湊熱鬧, 空氣十分清爽, 氣溫不超過18度, 是很棒的走路日子;

我們看到鄉村的小農場, 飼養馬, 牛, 雞 ...... 等, 規模不大, 但都整理得簡單乾淨, 房舍也很基本, 因此使得視野開闊, 有些路段甚至看不到任何2樓以上的建築物, 當然更看不到台灣遍地可見的[水泥貨櫃屋].

Blankenberge 小鎮內才有商業行為, 它原本就是渡假景點, 旅館特別多, 但也都建得十分含蓄; 鎮內雕像很多, 這也是歐洲城市的共同特色.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ozsun357/Gent2008

<說明:> Gent 以三座古老教堂見稱, 加上運河與古堡, 對東方人別具吸引力.

我們搭了電車直達市中心, 大教堂高聳的尖塔, 繁複的雕像, 彩繪玻璃, 以及教士的安眠之處, 都令人動容.

好笑的是, 我們在麥當勞歇腳休息, 吃漢堡喝咖啡, 余非得已也.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ozsun357/Brusel2008

<說明:> 布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 繁華熱鬧自不在話下, 市區內仍保留許多古老建築, 大教堂廣場與尿尿小童比鄰而居, 是必遊景點, 遊客絡繹於途, 連想要拍張[淨空]的照片都有困難.

比利時的巧克力也很有名, 為吸引遊客目光, 店舖陳列更是各顯神通, 櫥窗內各式各樣的創意作品, 看多了會產生錯覺, 還以為裡面全部都是巧克力做的.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ozsun357/Brugge2008

<說明:> 古城布魯日 Brugge 雖經重建, 竟然完全保留住上千年的面貌, 難怪可以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魯日遊客很多, citytour bus 和小艇交叉穿梭在古老街道與運河間, 載客的馬車也來參一腳, 更多的人安步當車, 仔細品味老城的風貌.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比利時照片(一)

2008年4月26~27日到比利時 Blankenberge 參加國際越野健走, 第一天經過的照片集錦已PO在個人的網路相簿, 各位好朋友點擊下列網址即可看到: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ozsun357/20080426Blankenberge

另外,路線地圖如下: